意思解释
晚春
作者: 吴璞 〔宋代〕
原文展示:
开尽荼醾白昼沉,
枝头声已变春禽。
落花莫遣东风恼,
小立閒庭爱绿阴。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花已经开尽,白昼显得沉闷;
树枝上的鸟鸣声已经变成了夏天的鸟。
落花不要让东风来惹恼,
我在庭院中静静站立,喜爱这绿荫的凉爽。
注释:
- 荼醾: 指的是荼和醾,都是春天开花的植物,象征春季的繁华。
- 春禽: 指春天的鸟类,通常是指刚刚到来的候鸟。
- 东风: 指春风,寓意着春天的气息,但在这里是个不受欢迎的因素。
- 小立閒庭: 指在庭院中小心翼翼地站立,形容悠闲的状态。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东风”在古诗中常常象征春回大地,带来温暖与生机。本诗通过对东风的反思,表现出对春末夏初的复杂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璞,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注重文人情操与自然结合的时代。他的作品往往体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受,风格清新、含蓄。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春末,反映了诗人在这个季节的感受与思考。他对春天的眷恋与即将来临的夏天的淡淡忧伤交织在一起,表现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晚春》是一首细腻而富有情感的诗,诗中展示了春末的景象与诗人的内心感受。开篇提到“开尽荼醾”,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结束,伴随而来的则是白昼的沉闷,暗示春天的短暂与流逝。接下来,诗人通过“枝头声已变春禽”展现出鸟鸣的变化,意味着春天的鸟儿已经被夏日的鸟声取代,反映出季节更迭的无情。
“落花莫遣东风恼”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即将过去的无奈与不舍,东风本是春的象征,但在这里却成了惹恼的因素,显示出一种矛盾的情感。而最后一句“小立閒庭爱绿阴”,则是诗人对自然的眷恋与享受,在这片绿荫下,他感受到了一种宁静与安逸。
整首诗通过对比春与夏的交替,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充满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思考。吴璞以细腻的笔触捕捉到了瞬息万变的自然,展现出他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开尽荼醾白昼沉”:春花开尽,白天变得沉闷,暗示春天的结束。
- “枝头声已变春禽”:树上鸟鸣已是夏季的鸟,显示季节变换。
- “落花莫遣东风恼”:落花不要被东风吹扰,表达对花落的无奈。
- “小立閒庭爱绿阴”:在庭院中静立,享受绿荫的宁静。
-
修辞手法:
- 对比:春与夏的鸟鸣形成了时间的对比。
- 拟人:“落花莫遣东风恼”中,东风被赋予了情感,形成生动的画面。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春末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感慨。
意象分析:
- 荼醾: 象征春天的繁华与短暂。
- 春禽: 代表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东风: 象征春天的美好,但在诗中却成为一种烦恼的存在。
- 绿阴: 代表宁静与舒适的自然环境,体现作者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荼醾”指的是什么季节的花?
- A. 夏季
- B. 春季
- C. 秋季
- D. 冬季
-
诗中“东风”在这里被赋予了什么情感?
- A. 愉悦
- B. 失落
- C. 烦恼
- D. 安宁
答案:
- B. 春季
- C. 烦恼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 孟浩然
- 《春夜喜雨》 — 杜甫
诗词对比:
- 吴璞的《晚春》和孟浩然的《春晓》都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但吴璞更侧重于春末的感叹,而孟浩然则充满了对春天的喜悦与赞美。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