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磬山寺》

时间: 2025-01-17 08:39:28

山色澹空翠,飒然生晚凉。

花林隐精舍,藓壁下残阳。

夜静疏钟发,泉流曲涧长。

鬓丝禅榻旁,无隐木樨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宿磬山寺
山色澹空翠,飒然生晚凉。
花林隐精舍,藓壁下残阳。
夜静疏钟发,泉流曲涧长。
鬓丝禅榻旁,无隐木樨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磬山寺的自然景色和静谧氛围:山的色彩淡雅而清翠,傍晚时分微风拂来带来一丝凉意;花林中隐秘着精致的寺舍,苔藓覆盖的墙壁下余晖洒落;夜晚宁静,钟声幽幽传来,泉水在曲折的山涧中流淌;在禅榻旁,鬓发如丝的我,感受着隐约的木樨香气。

注释:

  • :淡雅,不浓烈。
  • 飒然:形容微风轻拂的样子。
  • 精舍:精致的居所,常指寺庙。
  • 藓壁:长满苔藓的墙壁。
  • 疏钟:稀疏的钟声,形容钟声清幽。
  • 曲涧:弯曲的山涧。
  • 鬓丝:形容头发的细腻柔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经,清代诗人,少有诗名,以清新自然的风格和对山水的细腻描绘而著称。他的诗作多以山水、禅宗为题材,体现出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磬山寺,作者在此处游览时感受到的自然氛围和内心的宁静,反映了他对自然和禅意生活的向往。诗中意象结合,展现了寺庙的静谧与自然的和谐。

诗歌鉴赏:

《宿磬山寺》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其语言清新,意境深远。诗的开头两句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山的色彩和傍晚的凉意,既有视觉的美感,也传达了时间的流逝。接着,诗人以“花林隐精舍”引入了人类活动的痕迹,呈现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画面。

后两句则转向夜晚的宁静,钟声与泉流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禅意,仿佛在夜色中听见了内心的回响。最后一句“无隐木樨香”则是对生活细节的关注,木樨香的气息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感受生活的每一份美好。整首诗在意境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从山色到晚凉,再到夜静与香气,展现了一个静谧、和谐的生活场景,令人心驰神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色澹空翠:描绘了山的颜色,既淡雅又清新,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2. 飒然生晚凉:微风拂面,带来晚上的凉意,让人感到舒适。
  3. 花林隐精舍:花丛中隐秘着精致的寺庙,表现了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4. 藓壁下残阳:夕阳照在苔藓覆盖的墙壁上,描绘了一幅静谧的画面。
  5. 夜静疏钟发:夜晚宁静,钟声悠远,传达出一种超然的禅意。
  6. 泉流曲涧长:泉水在曲折的山涧中流淌,增添了自然的灵动感。
  7. 鬓丝禅榻旁:在禅榻旁,感受到内心的平和与安宁。
  8. 无隐木樨香:木樨香气弥漫,让人感到生活的美好与芬芳。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山色澹空翠,飒然生晚凉”,形成了工整的对仗。
  • 意象:通过“钟声”、“泉流”等意象,传达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拟人:钟声“发”使得钟声似乎有了生命,增强了情感的表现。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寺庙的静谧,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渗透着禅宗思想的影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色:象征着自然的美与宁静。
  • 晚凉:传达出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节奏。
  • 花林:代表着生命的繁盛与隐秘。
  • 钟声:象征着内心的平和与超脱。
  • 泉流:体现出生命的延续与自然的灵动。
  • 木樨香:代表生活的细腻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山色澹空翠”中的“澹”指什么?

    • A. 浓烈
    • B. 淡雅
    • C. 明亮
    • D. 深沉
  2. 诗中的“夜静疏钟发”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吵闹
    • B. 宁静
    • C. 忧伤
    • D. 喜悦
  3. 整首诗展现了怎样的主题?

    • A. 战争
    • B. 禅意与和谐
    • C. 爱情
    • D. 乡愁

答案:

  1. B. 淡雅
  2. B. 宁静
  3. B. 禅意与和谐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士》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秋天的山水景色,同样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而孟浩然的《宿业师山房待丁大士》则着重表现了友人相聚的温情与对山水的深情眷恋。两者在意境上各有千秋,均展现了唐代山水诗的独特魅力。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陈经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山水诗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