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
时间: 2025-01-17 10:04:3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
技盖至此乎?
”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
文惠君曰:“善哉!
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庖丁解牛
作者: 庄周 〔先秦〕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白话文翻译
我的生命有限,而知识却是无穷无尽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尽的知识,真是危险啊!如果只是为了名声而行善,或者为了避免惩罚而行恶,这样的生活是多么可悲。依靠道理来为准则,可以保全自己的身体,延续生命,养活父母,活到老。庖丁为文惠君宰牛,手触、肩靠、足踏、膝蹲,刀声如响,动作如舞,宛如桑林之中跳舞,完全合乎节奏。文惠君感叹道:“真好啊!技艺竟然达到如此境界!”庖丁回答:“我所热爱的,是道,已超越了技巧。最初我解牛时,只看到牛的外形,三年后再也没有见到完整的牛。如今,我以神会而不以眼视,知道何时停手,神则随意而行。遵循自然法则,劈开大关节,导引大空隙,顺其自然,技艺精进至此,不用再说其他了!优秀的厨师年年换刀,月月换刀,都会磨损。而我这把刀用十九年了,解了数千头牛,刀刃依旧如新。因为关节有缝隙,而刀刃却没有厚度,薄薄的刀刃可以进入缝隙,游刃有余,所以刀刃依旧如新。虽然,每次切割时,我仍感到困难,心中警惕,慢慢来。动作轻微,刀法自然如同泥土流淌。提刀而立,四处张望,心中自满,善用刀法而将刀藏好。文惠君说:“真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话,得到了养生之道。”
注释
- 有涯与无涯:指生命有限与知识无尽的对比。
- 庖丁:古代的厨师,象征技艺高超的人。
- 文惠君:即文惠王,庄周的听众。
- 神遇:达到一种神妙的境界。
- 游刃有余:比喻技艺高超,能从容应对复杂的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庄周,字子休,号庄子,战国时期著名道家哲学家,其思想影响深远。他的作品以哲理性和文学性结合著称,倡导自然无为,强调个体的内在自由。
创作背景
《庖丁解牛》出自《庄子》一书,表达了庄子对人生、技艺和自然法则的思考。在那个时期,社会动荡,士人普遍思考个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庖丁的解牛不仅展示了高超的技艺,也象征着对生命的理解和对道的领悟。
诗歌鉴赏
《庖丁解牛》通过庖丁与文惠君的对话,展现了庄子对技艺、生命和道理的深刻理解。庖丁解牛的过程不仅是肉体上的技艺展示,更是哲理的体现。庖丁通过多年的实践,将技巧与道理结合,最终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这种境界不仅代表着个人技艺的高超,更是对生命和自然法则的深刻体悟。文惠君的赞叹不仅是对庖丁技艺的认可,也是对庄子哲学思想的肯定。
诗中“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引发了对知识追求的反思,庄子提醒我们应当认清自身的局限,追求内心的平和与从容。文章后半部分通过对刀的描述,象征着在生活中不断磨砺自己的能力和智慧,让人感受到一种从容不迫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表达生命有限与知识无限的对比,启示人们应量入而出。
-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强调追求无止境的知识是危险的。
-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引入庖丁的故事,展示其技艺。
- “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描绘庖丁解牛时的专注与自然。
- “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技艺如同舞蹈,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 “臣之所好者,道也”:表明庖丁追求的是道,而非单纯的技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解牛比作舞蹈,展示技艺的优雅与自然。
- 对仗:如“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形成音韵的和谐。
- 排比:如“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增强了语势。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庄子对生命、技艺和自然法则的思考,强调自然与内心的和谐,倡导一种从容应对生活的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牛:象征生命的牺牲与技艺的展示。
- 刀:象征技艺的精湛与生活的智慧。
- 舞:象征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共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庖丁解牛的故事主要讲述了什么?
- A. 一个厨师的技艺
- B. 生命的有限与知识的无限
- C. 对自然法则的遵循
-
庖丁在解牛时的心态是怎样的?
- A. 紧张
- B. 从容不迫
- C. 疲惫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同样强调对生命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对比
- 《庖丁解牛》与《论语》中的“君子和而不同”,二者均探讨了个体在社会中的处世之道,但庄子更强调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庄子》全本
- 《中国古代哲学史》
- 《庄子与道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