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图形期自见,自见却伤神。已是梦中梦,更逢身外身。水花凝幻质,墨彩染空尘。堪笑予兼尔,俱为未了人。
白话文翻译:
这幅图形本该自我显现,但显现出来却让我感到伤感。已经是梦中的梦,竟然又遇到身外的身影。水花凝结成幻影,墨彩渲染了空中的尘埃。可笑的是,我和你都只是未了的追寻者。
注释:
- 图形:指图像或形象,可能暗指人的内心世界或理想。
- 期自见:希望能够自我显现或领悟。
- 伤神:让人感到忧伤或困扰。
- 梦中梦:形容一种虚幻的状态,表明现实与梦境的交织。
- 身外身:指的是超脱于自我的存在,可能是一种哲学的思考。
- 水花凝幻质:水花在此处象征着短暂而美丽的事物,凝聚成幻影。
- 墨彩染空尘:墨色在空中与尘埃交织,暗示着艺术与现实的交融。
- 未了人:未完成的追寻者,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澹交,唐代诗人,生平未详,可能是隐居于山水之间的文人,作品多以自然景色和哲理思考为主题,具有一定的抒情和哲学色彩。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作者对自我内心的探索和对人生的思考中所作,反映了唐代文人对人生意义和自我认识的追求。
诗歌鉴赏:
《写真》通过对图像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我与存在的深刻思考。诗中“图形期自见,自见却伤神”道出了人们对自我认知的渴求与无奈,尽管希望能明白自我,但却难免在自我认识的过程中遭遇困扰。接下来的“已是梦中梦,更逢身外身”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虚幻感,作者似乎在描绘一个层层叠叠的幻境,现实与梦境交错,令人感到迷茫。
“水花凝幻质,墨彩染空尘”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示了自然之美与艺术的结合,仿佛在提醒人们,真实与虚幻并存,生活中的点滴皆可成为艺术的载体。最后一句“堪笑予兼尔,俱为未了人”则流露出一丝自嘲,作者与读者都在追寻人生的意义,然而这种追寻却似乎永无止境。
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哲理思考,透过对幻象的探讨,揭示了人们对自我认知与存在价值的追求,具有深远的思考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图形期自见:期待图形能够自我显现,暗示对自我认识的渴望。
- 自见却伤神:显现的结果让人感到忧伤,表明内心的复杂感受。
- 已是梦中梦:现实与梦境的交错,强调一种虚幻的状态。
- 更逢身外身:表达了对超越自我存在的思考。
- 水花凝幻质:水花的凝聚象征着短暂美好的事物。
- 墨彩染空尘:艺术与现实交融,展现了生活的多样性。
- 堪笑予兼尔:自嘲与共鸣,暗示人们对人生的共同探索。
- 俱为未了人:指追寻者,强调了人生的无尽探索。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花”比作幻影,象征短暂而美丽的事物。
- 拟人:赋予“图形”以人性,使其具备自我显现的能力。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一定的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自我认知、现实与梦境的关系,反映了人们在追寻自我与人生意义过程中的迷茫与思考,表现出一种对生命和存在的深刻关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图形:象征自我与内心世界。
- 梦:表示虚幻与现实交错的状态。
- 水花:象征短暂的美丽与幻影。
- 墨彩:代表艺术与现实的结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水花凝幻质”,水花象征什么?
- A. 短暂的美丽
- B. 永恒的存在
- C. 现实的真实
-
填空题:诗中“图形期自见,自见却____”反映了作者对自我认识的渴望与无奈。
-
判断题:整首诗的主题是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对/错)
答案:
- A
- 伤神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与澹交:李白的诗多表现豪放与激情,而澹交则更为内省与哲理,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