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偕补金小岩半樗山子光云守之观竞渡遂至海幢寺还过洋商肆楼登海珠寺炮台 其四》
时间: 2025-01-04 07:10: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列炮周垣控扼存,
香台今傍将台尊。
护持狮象珠常定,
帖息鲸鲵浪不喷。
拓纛双桓遥隐树,
收帆千舶正当门。
风涛咫尺连南澳,
著论何人继应元。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炮台的壮丽景象,周围布满了炮火,守卫着这片土地。香台如今依旧与将台并立。狮子和象征珍珠的图案稳稳地守护着这里,海浪也不再翻腾。两面旗帜在远处的树木间摇曳,成千上万的船只正在进港。风浪就在眼前,与南澳相连,谁将来继承这份光荣的历史呢?
注释:
- 列炮:指排列的火炮。
- 存:这里指“保护”。
- 香台:指香火台,通常为祭祀、祈愿之地。
- 将台:指军事指挥所。
- 护持:守护和支持。
- 狮象珠:象征着强大和珍贵的物品。
- 帖息:安静、平息。
- 鲸鲵:大鱼类,这里指波涛。
- 拓纛:升起旗帜,显示威风。
- 双桓:指两面旗帜。
- 收帆:收起帆船,表示归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兆洛(约1640-1710),字舜华,号应庐,江苏苏州人,清代著名诗人,以其出色的诗词创作和书法而闻名。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注重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端午节期间,具有浓厚的节日气息,描绘了当时的竞渡盛况和海上繁华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节日的热爱及对海洋壮丽景观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炮台的壮丽景象,展现了海边的防御工事与自然风光的和谐。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如“列炮”“香台”“狮象珠”等,表达了对国家安全的关注与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开头两句“列炮周垣控扼存,香台今傍将台尊”直接描绘了炮台的功能和地理位置,展现出一种威武的气势。接下来的“护持狮象珠常定,帖息鲸鲵浪不喷”则通过对狮象与海浪的比喻,表现了守卫与安宁的对立,增添了诗的层次感。
“拓纛双桓遥隐树,收帆千舶正当门”展示了繁忙的港口景象,既有旗帜飘扬的壮丽,也有归港船只的宁静,表现出一种动态与静态的结合。最后两句“风涛咫尺连南澳,著论何人继应元”则引发了对未来的思考,表现出对历史的敬畏与对后者的期待。
整首诗在形式上工整,节奏感和音韵美都很强,展现了李兆洛深厚的诗词功底和对社会历史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列炮周垣控扼存:炮台环绕四周,像是把守着这片土地。
- 香台今傍将台尊:香火台与指挥台并肩而立,象征着军事和民俗的结合。
- 护持狮象珠常定:狮子和象的形象象征着坚固的防护,表明安定。
- 帖息鲸鲵浪不喷:平静的海面,海浪不再翻滚。
- 拓纛双桓遥隐树:旗帜高高扬起,远处树木掩映。
- 收帆千舶正当门:成千上万的船只归港,正好停靠在门口。
- 风涛咫尺连南澳:波涛近在咫尺,与南澳相连。
- 著论何人继应元:谁将继承这份历史和荣耀?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狮象珠”比喻守护者的强大和珍贵。
- 拟人:将海浪拟人化,体现出波涛的平静。
- 对仗:整首诗在对仗方面处理得当,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历史的敬仰与对未来的期待,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以及对国家安宁、繁荣的期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炮台:象征着军事力量与国家安全。
- 香台:代表着传统文化与民俗。
- 狮象:象征着强大与安宁。
- 帆船:象征着商业与交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哪一部分描绘了港口的繁忙景象? a) 列炮周垣
b) 收帆千舶
c) 风涛咫尺 -
“护持狮象珠常定”中的“狮象”象征什么? a) 动物
b) 力量和珍贵
c) 平和 -
诗中提到的“南澳”指的是哪个地方? a) 一个历史人物
b) 一个地名
c) 一个节日
答案:
- b) 收帆千舶
- b) 力量和珍贵
- b) 一个地名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在同样描绘自然与人文景观的诗中,杜甫的《登高》表现了对人生的感慨,而李兆洛的这首诗则更加强调了对国家安全与文化传统的关注。两者都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思考,但焦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李兆洛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