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时间: 2025-01-01 15:26:0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毛泽东
万木霜天红烂漫,
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
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
风烟滚滚来天半。
唤起工农千百万,
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白话文翻译:
在霜天的万树之中,鲜红的颜色显得格外烂漫,
天兵怒气冲天,气势如虹。
浓雾弥漫在龙冈的千山之间,暗淡无光,
大家齐声呼喊,前方捉住了张辉瓒。
二十万大军再次进入赣地,
滚滚烟尘弥漫,笼罩了半边天空。
唤起千百万的工农,
心齐力合,红旗在不周山下随风飘扬。
注释:
- 万木霜天:形容秋冬季节树木的衰败,正是反映了严酷的自然环境。
- 天兵:指的是反围剿的人民革命军,象征着国家的力量和决心。
- 张辉瓒:历史人物,在此代表敌人,具体指被捕的敌军。
- 二十万军:指的是参与反围剿的人民解放军,人数庞大,气势恢宏。
- 不周山:象征革命力量的地方,标志着斗争的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毛泽东(1893-1976),中国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创立者之一。他的诗词作品富有革命精神,常常反映了他对社会变革的渴望。
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1934年,当时中国共产党面临国民党军的第一次“围剿”,毛泽东通过这首词表达了对革命斗争的信心与坚定的决心,鼓舞了人民的士气。
诗歌鉴赏:
《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是一首充满激情与斗志的词作,充分展示了毛泽东作为诗人的才华与革命家的气魄。全诗以“万木霜天红烂漫”开篇,描绘了秋冬季节的大自然景象,暗示了外部环境的艰难,但随即转入“天兵怒气冲霄汉”,展现了革命力量的壮丽与豪情。
接下来的描写中,通过“雾满龙冈千嶂暗”将环境的压抑与敌人的围剿形势结合,体现了革命斗争的艰辛。然而,毛泽东并没有就此气馁,而是通过“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展示了人民团结一致、克敌制胜的决心。
整首诗在气势上不断推进,尤其在“二十万军重入赣”一节中,体现了革命力量的强大与回击敌人的信心,最后以“唤起工农千百万”呼应全诗,强化了人民群众作为革命主力的核心地位。诗中所表达的豪情壮志,激励着无数的革命者,为实现民族独立而奋斗。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万木霜天红烂漫:描绘了霜天的景象,象征着斗争的艰苦。
- 天兵怒气冲霄汉:展现了革命军队的气势与决心。
- 雾满龙冈千嶂暗:环境压抑,暗示敌对势力的围剿。
- 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团结一致,有所斩获。
- 二十万军重入赣:显示出强大的军力与资源。
- 风烟滚滚来天半:形容战争的激烈场面。
- 唤起工农千百万:强调人民的力量。
- 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团结奋进,红旗飘扬象征革命的希望。
-
修辞手法:运用了对仗、夸张等手法。对仗如“万木霜天”与“天兵怒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夸张的描绘如“二十万军”与“风烟滚滚”则彰显气势。
-
主题思想:强调工农群众的力量与团结,鼓舞士气,展现了革命斗争的坚定信念与不屈精神。
意象分析:
- 红旗:象征革命、胜利与希望。
- 龙冈:象征革命的根据地与斗争的场所。
- 霜天:象征斗争的艰难与压抑的外部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词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毛泽东
- C. 苏轼
-
诗中提到的“二十万军”指的是什么?
- A. 敌军
- B. 解放军
- C. 民兵
-
“唤起工农千百万”这句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 A. 呼唤工农参加革命
- B. 表达对工农的厌恶
- C. 宣传工农的懒惰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长征》:其他革命诗词,展现艰难的斗争历程。
- 《浪淘沙·北戴河》:同样是毛泽东的作品,表达对未来的展望与信心。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与《渔家傲》的对比:李白的作品多描绘个人情感,而《渔家傲》则聚焦于集体斗争与信念,反映了时代背景的不同。
参考资料:
- 毛泽东诗词选
- 《中国现代文学史》
- 《毛泽东与中国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