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 其二 春游未果,时忽忽而夏矣》
时间: 2024-09-19 20:45:3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木兰花 其二 春游未果,时忽忽而夏矣
作者: 蔡淑萍 〔当代〕
蓬莱难觅峨眉远,
咫尺圣灯称偃蹇。
登临道可采云霞,
纵目两江潮正卷。
迎人松柏风霜染,
红紫山花藏半面。
前盟已负后难凭,
翘首云天犹叹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理想境地的追寻和对失去机会的感叹。蓬莱虽远,但峨眉山也是难以到达;近在咫尺的圣灯却因世事而显得无奈。登高望远,云霞可采,但眼前的两江潮水却波涛汹涌,令人心生惆怅。迎接来访的人,松柏虽被风霜侵染,但红紫山花却只露出半边面容。昔日的承诺已经无法兑现,今后又何以凭依?向着云天翘首,却只能感叹时光的流逝。
注释:
- 蓬莱:传说中的仙山,象征理想中的美好境地。
- 峨眉:指峨眉山,因其秀美而闻名。
- 咫尺:比喻距离非常近。
- 圣灯:指佛教的灯,象征智慧和明亮的指引。
- 偃蹇:意为颓废和无奈。
- 纵目:极目远眺。
- 两江:指长江和嘉陵江,水流汹涌的意象。
- 松柏: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
- 红紫山花:春天盛开的花,象征美好事物的短暂。
典故解析:
- 蓬莱:源于中国古代神话,常用以象征理想中的生活境界。
- 峨眉:作为中国四大名山之一,常与道教、佛教文化相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蔡淑萍,现当代女诗人,以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著称。她的作品常常融合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表达。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春季,诗人因春游未果而感到失落,夏日的匆匆到来使她感慨万千,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理想境地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木兰花 其二》通过细腻的自然描绘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理想境地的追求与现实生活的无奈。诗的开头,诗人引用“蓬莱难觅”来表达对理想与美好生活的渴望,但随即又以“咫尺圣灯称偃蹇”来反映现实的无奈。这样的对比使得情感更加深刻,仿佛在诉说着追求理想的艰辛。
诗中“登临道可采云霞,纵目两江潮正卷”一句,展现出诗人对高远理想的向往,但“潮正卷”又进一步强调了现实的复杂与动荡。接着,诗人描绘“迎人松柏风霜染,红紫山花藏半面”,这不仅反映了自然的风霜历程,也暗示了人生的多变与短暂。
最后,诗人以“前盟已负后难凭,翘首云天犹叹惋”结尾,情感达到高潮,表达了对过往承诺的失落与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叹息。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与深刻的人生感悟,展现了诗人的文学才华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蓬莱难觅峨眉远:蓬莱是理想中的仙境,峨眉山虽近却依然遥不可及,暗示理想的追寻之难。
- 咫尺圣灯称偃蹇:近在咫尺的智慧光明,却因现实而感到无奈。
- 登临道可采云霞:登高仰望,心想着采摘云霞,象征理想与希望。
- 纵目两江潮正卷:放眼望去,发现两江潮水汹涌,暗示生活的动荡与不安。
- 迎人松柏风霜染:迎接来访的人,松柏经历风霜的洗礼。
- 红紫山花藏半面:春花虽美,却只露出半边面容,象征美好的事物往往是短暂的。
- 前盟已负后难凭:昔日的承诺已无法兑现,后续的信任变得困难。
- 翘首云天犹叹惋:向着云天仰望,内心满是惋惜与叹息。
修辞手法:
- 对比:理想与现实的对比,增强诗的情感深度。
- 意象:自然景物的描绘,如“云霞”、“两江潮”等,营造出诗歌的氛围。
- 比喻:如“松柏风霜染”,暗示人生的历程与坚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目标的追求、对现实无奈的感慨,以及对时间流逝的叹息,展现了人生的复杂与多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蓬莱:象征理想与美好。
- 峨眉:象征追求与希望。
- 松柏:象征坚韧与不屈。
- 红紫山花:象征美好事物的短暂与易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蓬莱”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现实生活
B. 理想境地
C. 自然景色
D. 时间流逝 -
诗中提到的“前盟已负”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过去的怀念
C. 对承诺的失落
D. 对生活的满意 -
“纵目两江潮正卷”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什么看法? A. 安宁
B. 动荡
C. 快乐
D. 迷茫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 杜甫
- 《游子吟》 - 孟郊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这首诗更强调现实与理想的对立,而《庐山谣》则更注重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 《现代诗歌鉴赏指南》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以上是对《木兰花 其二》的全面分析与解读,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深刻内涵与美妙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