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

时间: 2025-01-04 07:55:54

一只孤舟巡海岸。

盘陀石上垂钩线。

钓得锦鳞鲜又健。

堪爱羡。

龙王见了将珠换。

钓罢归来莲苑看。

满堂尽是真罗汉。

便爇名香三五片。

梵□献。

原来佛不夺众生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只孤舟巡海岸。盘陀石上垂钩线。
钓得锦鳞鲜又健。堪爱羡。
龙王见了将珠换。钓罢归来莲苑看。
满堂尽是真罗汉。便爇名香三五片。
梵献。原来佛不夺众生愿。

白话文翻译

一只孤舟在海岸上漂荡,钓鱼者在盘陀石上垂下鱼线。
钓上来的锦鳞鱼又鲜又健,令人羡慕不已。
龙王见了这些鱼,愿意用珠宝来交换。
钓完鱼后,回到莲花园中欣赏风景。
满屋子都是真罗汉,便点燃三五片香。
原来,佛并不夺走众生的愿望。

注释

字词注释:

  • 孤舟:一只独自的小船。
  • 巡海岸:在海岸边游荡。
  • 盘陀石:一种特定的岩石,可能指形状或位置特殊的石头。
  • 锦鳞:指色彩鲜艳的鱼。
  • 堪爱羡:值得爱慕和羡慕。
  • 龙王:传说中的海神,掌管水域。
  • 莲苑:莲花的园子,象征清净和美好。
  • 罗汉:指得道高人,佛教中的圣者。
  • 梵献:指向佛献香,以表敬意。

典故解析:

  • “龙王见了将珠换”中的龙王是中国传统神话中的水神,象征着权力与财富,暗示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向往。
  • “真罗汉”指的是得道之人,象征着高洁与超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净端,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常常以渔民生活和自然景象为题材,表达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渔民生活的关注和对自然的向往。渔家生活朴实无华,诗人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渔家傲》是一首展现渔民生活的诗,诗中通过生动的自然描绘和细腻的生活细节,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诗意的画面。诗的开头描绘了一只孤舟在海岸巡游的情景,给人以孤独而又自由的感觉。接着,诗人通过“钓得锦鳞鲜又健”的描述,传达出渔民的收获与快乐,锦鳞的形象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好,也象征着生活的富饶和希望。

“龙王见了将珠换”一句则引入了神话元素,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尊重与向往,仿佛自然与人类之间存在着一种和谐的交易关系。诗的最后几句回归到人间的宁静,描绘了莲苑中满堂真罗汉的场景,传达了对心灵宁静的追求。整体上,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渔民的生活哲学,强调了自然与人、物与心之间的深刻联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只孤舟巡海岸:描绘了渔民独自出海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孤独而自由的氛围。
  2. 盘陀石上垂钩线:细节描写,展示钓鱼的过程,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3. 钓得锦鳞鲜又健:渔民的收获,象征着生活的美好与富饶。
  4. 堪爱羡:表达了对渔民生活的羡慕之情。
  5. 龙王见了将珠换:引入神话元素,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6. 钓罢归来莲苑看:回归生活的宁静,强调人们对内心的追求。
  7. 满堂尽是真罗汉:用“真罗汉”象征高洁的境界,暗示对佛教的向往。
  8. 便爇名香三五片:表现了对神灵的敬仰,增强了宗教的氛围。
  9. 原来佛不夺众生愿:表达了佛教思想,强调人们的愿望与自然和谐共存。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钓鱼与生活的收获进行比喻,增加了诗歌的深度。
  • 拟人:龙王的描绘赋予了自然以人格,使得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亲切。
  • 对仗:如“满堂尽是真罗汉”与“便爇名香三五片”,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渔民生活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向往,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思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孤舟:象征自由与孤独。
  2. 锦鳞:代表生活的富饶与美好。
  3. 龙王:象征自然的力量与神秘。
  4. 莲苑:象征心灵的宁静与纯净。
  5. 罗汉:象征高雅与超脱。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孤舟”的意象主要象征什么?

    • A. 孤独
    • B. 繁华
    • C. 忧伤
  2. “锦鳞”在诗中代表了什么?

    • A. 生活的艰辛
    • B. 生活的美好
    • C. 生命的脆弱
  3. 龙王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权力
    • B. 自然的和谐
    • C. 财富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渔歌子》:同样以渔民生活为题材,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
  • 《江雪》:描绘了孤独的渔民形象,展现了冬日的宁静。

诗词对比:

  • 《渔家傲》与《渔歌子》的比较:前者更注重描绘渔民的生活过程,而后者则着重于渔民的情感体验,展现了不同的诗歌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解析与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