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挽蜀帅赵侍郎 其二
西證膏肓急,人推仓扁医。
惜哉当局晚,为此厉阶谁。
公在民犹望,公亡事转危。
忠魂千古在,近有紫岩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赵侍郎的哀悼与惋惜。诗中提到:西方的病症已经到了难以救治的地步,人们都推崇仓扁这样的名医。可惜当局的反应太晚了,又有谁能承担起这个责任呢?当公在世时,民众仍对他抱有希望,而他一去世,事情却变得更加危急。忠诚的灵魂千秋永存,近来有紫岩(指的是他生前的知己)能够理解这一切。
注释:
- 膏肓:指心脏,形容病重的地方。
- 仓扁:古代著名的医生,象征着医术高明。
- 厉阶:指当局、政府。
- 忠魂:指忠诚的灵魂,表达对死者的怀念。
- 紫岩:指赵侍郎生前的知音,象征知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宋代诗人,字子畏,号天池,生于南宋时期。为官清白,作品多表现对时局的关注与对士人的抒情。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赵侍郎去世之际,诗人因其忠诚和对人民的贡献而感到惋惜,表达了对亡者的敬仰和怀念。
诗歌鉴赏:
《挽蜀帅赵侍郎 其二》是一首抒发哀悼之情的诗作,通过对比和形象化的描写,展示了因赵侍郎逝世而引发的社会忧虑和对其忠诚的追思。诗中“西證膏肓急”,利用医学的比喻,表现了当时政局的危急,暗示在赵侍郎去世后,社会的状况变得更加复杂和危险。而“惜哉当局晚”则表达了对当权者行动迟缓的批评,反映了诗人对时政的关心。最后以“忠魂千古在”来强调赵侍郎的忠诚及其精神在历史长河中的永恒性,表现出一种对理想人格的追寻和对社会责任的深切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西證膏肓急:西方的病情已经到了紧急的地步。
- 人推仓扁医:人们希望能有像仓扁这样的名医来救治。
- 惜哉当局晚:可惜当局反应得太晚了。
- 为此厉阶谁:在这种情况下,谁能承担起责任呢?
- 公在民犹望:在世时,民众仍对他抱有希望。
- 公亡事转危:他一去世,事情反而变得更加危险。
- 忠魂千古在:忠诚的灵魂将永存千古。
- 近有紫岩知:近来有紫岩(知己)能够理解这一切。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政治危机比作病重,强调其严重性。
- 对仗:如“公在民犹望,公亡事转危”,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对比效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赵侍郎的追思,反映了对忠诚与责任的高度评价,同时也表现出对社会现状的忧虑。这种情感基调贯穿始终,折射出诗人对政治的敏感和对忠诚信念的坚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膏肓:象征人的生命脆弱与政治的危机。
- 仓扁:象征智慧与医治,代表着对理想人物的向往。
- 忠魂:象征忠诚与理想,表现对逝者的敬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赵侍郎的病重比喻了什么?
- A. 个人的死亡
- B. 政局的危机
- C. 医术的高明
- D. 时代的变迁
-
“公在民犹望”中的“公”指的是谁?
- A. 权臣
- B. 赵侍郎
- C. 医生
- D. 诗人
-
诗中提到的“紫岩”代表什么?
- A. 知己
- B. 不幸
- C. 医生
- D. 政府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
- 《登高》 by 杜甫
诗词对比:
- 李曾伯的《挽蜀帅赵侍郎 其二》与杜甫的《春望》均表现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然而李诗更侧重于个人的忠诚和责任感,而杜诗则体现了对国家沦陷的无奈与悲伤。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李曾伯诗文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