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通判二首》

时间: 2025-01-01 12:38:09

射策今晁董,摛词昔左班。

题舆已最课,召节待遄颁。

鹏背九万里,龙媒十二闲。

除书看台阁,盛事耸荆蛮。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刘通判二首 赵蕃 〔宋代〕 射策今晁董,摛词昔左班。 题舆已最课,召节待遄颁。 鹏背九万里,龙媒十二闲。 除书看台阁,盛事耸荆蛮。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如今你在策问中表现如晁错和董仲舒,文采飞扬如同左思在朝班中。你的政绩已经是最优秀的,等待着朝廷迅速颁发的召令。你的志向高远如同大鹏展翅九万里,才华横溢如同龙马在十二闲中驰骋。期待着你的任命书在台阁中传来,你的成就将让荆蛮之地为之震动。

注释: 字词注释:

  • 射策:指在科举考试中回答策问,这里指刘通判在政治上的才能。
  • 晁董:晁错和董仲舒,汉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 摛词:指写作文章,这里指刘通判的文采。
  • 左班:指朝中的文官,这里比喻刘通判在朝中的地位。
  • 题舆:指政绩,这里指刘通判的政绩优秀。
  • 召节:指朝廷的召令。
  • 遄颁:迅速颁发。
  • 鹏背:比喻志向远大。
  • 龙媒:指龙马,比喻才华横溢。
  • 除书:指任命书。
  • 台阁:指朝廷。
  • 耸荆蛮:使荆蛮之地震动,指刘通判的成就将影响深远。

典故解析:

  • 晁董:晁错是西汉时期的政治家,董仲舒是西汉时期的儒家学者,两人都以才智著称。
  • 左班:左思是西晋时期的文学家,以其文采闻名,这里用左班比喻刘通判的文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也有不少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这首诗是赵蕃为送别刘通判而作,表达了对刘通判才能和前途的赞赏与期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刘通判即将离开时所作,赵蕃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刘通判的敬佩和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刘通判才能和政绩的赞美,展现了对其未来的期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典故,如将刘通判比作晁错和董仲舒,以及左思,显示了对其政治才能和文采的认可。同时,通过“鹏背九万里”和“龙媒十二闲”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刘通判的远大志向和卓越才华。最后两句“除书看台阁,盛事耸荆蛮”则表达了对刘通判未来成就的期待,预示着他的任命将是一件盛事,能够影响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射策今晁董,摛词昔左班”:通过将刘通判比作晁错和董仲舒,以及左思,赞美了其政治才能和文采。
  • 第二句“题舆已最课,召节待遄颁”:表明刘通判的政绩已经是最优秀的,正在等待朝廷的召令。
  • 第三句“鹏背九万里,龙媒十二闲”: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刘通判的远大志向和卓越才华。
  • 第四句“除书看台阁,盛事耸荆蛮”:表达了对刘通判未来成就的期待,预示着他的任命将是一件盛事,能够影响深远。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鹏背九万里”和“龙媒十二闲”,形象地描绘了刘通判的远大志向和卓越才华。
  • 典故:如“晁董”和“左班”,通过历史人物来赞美刘通判的才能。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刘通判才能和政绩的赞美,以及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通过丰富的比喻和典故,展现了对其政治才能和文采的认可,以及对其未来成就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鹏背:比喻志向远大。
  • 龙媒:比喻才华横溢。
  • 台阁:指朝廷,象征权威和荣耀。
  • 荆蛮:指边远地区,象征挑战和机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射策今晁董”中的“晁董”指的是谁? A. 晁错和董仲舒 B. 晁补之和董其昌 C. 晁说之和董源 D. 晁公武和董解元

  2. 诗中“摛词昔左班”中的“左班”比喻什么? A. 朝中的武官 B. 朝中的文官 C. 朝中的宦官 D. 朝中的贵族

  3. 诗中“鹏背九万里”比喻什么? A. 志向远大 B. 飞行速度快 C. 身体强壮 D. 知识渊博

  4. 诗中“除书看台阁”中的“除书”指的是什么? A. 任命书 B. 除名书 C. 除旧布新 D. 除草书

答案:

  1. A
  2. B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送刘贡甫谪官衡阳》:同样是送别诗,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的期待和祝福。
  • 苏轼《送刘景文》: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佩和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

诗词对比:

  • 赵蕃的《送刘通判二首》与王安石的《送刘贡甫谪官衡阳》:两者都是送别诗,但赵蕃的诗更多地赞美了刘通判的才能和政绩,而王安石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的期待和祝福。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和创作背景。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赵蕃的诗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