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废圃失不治,委积成荆杞。何敢问嘉蔬,亦无马牙齿。旧闻苦行僧,破铛煮糙米。我今颇似之,但未除发耳。
白话文翻译: 废弃的园圃无人打理,杂草丛生成了荆棘和枸杞。哪里还敢奢望有好的蔬菜,连马齿苋也没有。曾听说苦行僧用破锅煮糙米。我现在的生活颇像他们,只是还没有剃发而已。
注释:
- 废圃:废弃的园圃。
- 委积:堆积,这里指杂草丛生。
- 荆杞:荆棘和枸杞,泛指杂草。
- 马牙齿:即马齿苋,一种常见的野菜。
- 苦行僧:指修行刻苦的僧人。
- 破铛:破旧的锅。
- 糙米:未经精磨的大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多写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这首诗反映了作者简朴的生活态度和对物质生活的淡泊。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赵蕃在某个废弃的园圃中,看到杂草丛生,感慨自己生活简朴,如同苦行僧一般,但仍保持着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废弃园圃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认同和追求。诗中“废圃失不治,委积成荆杞”描绘了园圃的荒凉,而“何敢问嘉蔬,亦无马牙齿”则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物质生活的淡泊。最后两句“旧闻苦行僧,破铛煮糙米。我今颇似之,但未除发耳”则直接将自己与苦行僧相比,强调了自己简朴生活的态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文人的生活哲学和审美情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废圃失不治,委积成荆杞:废弃的园圃无人打理,杂草丛生成了荆棘和枸杞。
- 何敢问嘉蔬,亦无马牙齿:哪里还敢奢望有好的蔬菜,连马齿苋也没有。
- 旧闻苦行僧,破铛煮糙米:曾听说苦行僧用破锅煮糙米。
- 我今颇似之,但未除发耳:我现在的生活颇像他们,只是还没有剃发而已。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废弃的园圃比作苦行僧的生活,形象地表达了作者简朴的生活态度。
- 对比:通过对比废弃园圃和苦行僧的生活,强调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认同。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作者对简朴生活的认同和追求。通过描绘废弃园圃的景象和将自己与苦行僧相比,作者强调了自己对物质生活的淡泊和对简朴生活的坚持。
意象分析:
- 废圃:象征着荒凉和无人打理。
- 荆杞:象征着杂草丛生和荒芜。
- 苦行僧:象征着简朴和刻苦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废圃失不治”中的“废圃”指的是什么? A. 废弃的园圃 B. 废弃的房屋 C. 废弃的田地 答案:A
-
诗中“旧闻苦行僧,破铛煮糙米”中的“苦行僧”是指什么? A. 修行刻苦的僧人 B. 修行懒惰的僧人 C. 修行普通的僧人 答案:A
-
诗中“我今颇似之,但未除发耳”中的“未除发耳”指的是什么? A. 没有剃发 B. 没有剃胡子 C. 没有剃眉毛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表达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认同和追求。
- 王安石《泊船瓜洲》: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赵蕃《即事二首》与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两者都表达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认同和追求,但赵蕃的诗更侧重于对物质生活的淡泊,而苏轼的诗则更侧重于对自然景物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诗歌史》:详细介绍了宋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对理解赵蕃的诗作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