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信道虽常尔,知人乃独亨。
书林身老大,谏纸字攲倾。
鳌去三山动,人危五鼎烹。
保全天子圣,几杖送余生。
白话文翻译:
尽管信仰的道理常常是那样,真正了解人的智慧却是独一无二的。
在书林中我已年老,劝谏的文章却总是倾斜。
大鳌离去,三山为之震动;人们在危难中,五鼎也为之煮沸。
我希望能保全圣明的天子,能再给我几杖,让我活久一些。
注释:
- 信道:指的是对道理、信仰的理解与信仰。
- 知人:了解人的性情与智慧。
- 书林:指的是书籍和文人的世界。
- 谏纸:劝谏的文章。
- 鳌:传说中的大龟,象征着力量和稳定。
- 三山:指的是三座大山,象征着重大的自然力量。
- 五鼎:古代的炊具,象征着国家的安危。
- 保全天子圣:保全帝王的明智。
典故解析:
“鳌去三山动”:典出《山海经》,传说中大鳌支撑着三山,当大鳌离去时,三山动摇,暗示天子失去庇护;
“五鼎烹”:指古代五鼎象征着国家的安危,若五鼎被烹煮,则意味着国家动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代著名诗人,与苏轼齐名。他不仅在诗歌上有很深的造诣,还在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所成就。黄庭坚的诗作以清新、典雅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为挽词,写于挽悼范蜀公,表达了对其的敬意与哀悼,同时也透出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黄庭坚的《范蜀公挽词二首》以感人至深的情感和独特的意象展现了对逝者的追思与哀痛。首联“信道虽常尔,知人乃独亨”开篇就表明了对人的理解与智慧的珍视,信仰固然重要,但对人性的洞察更为深刻。接下来的“书林身老大,谏纸字攲倾”则道出了诗人年事已高,虽仍在书林中活动,但劝谏的声音却难以倾听,显示出对时局的无奈与悲哀。
“鳌去三山动,人危五鼎烹”更是将个人身世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借助神话传说的意象,展现出社会动荡的危机感。最后“保全天子圣,几杖送余生”则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期望与对自我的寄托,愿意用自己的余生去守护明君,这种情感充满了忠诚与牺牲的精神。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次分明,字句间透出黄庭坚对朋友的深切怀念,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历史的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信道虽常尔:道理虽然常见;
- 知人乃独亨:但真正理解人的智慧却是独特的;
- 书林身老大:我在书籍的世界中已经年老;
- 谏纸字攲倾:劝谏的文章却难以倾听,字迹也显得歪斜;
- 鳌去三山动:大鳌离去,三山随之震动,暗示动乱;
- 人危五鼎烹:人在危难中,五鼎也为之煮沸;
- 保全天子圣:我希望能保全圣明的天子;
- 几杖送余生:能再给我几杖,让我活得久一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天子比作皇权,强调对国家的责任;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音韵和谐,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逝者的追悼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抒发了诗人对理想的坚持与忠诚,具有深刻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信道:象征理想与信仰;
- 书林:代表知识与文化的世界;
- 鳌:象征着力量与稳定;
- 五鼎:国家安危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信道虽常尔”的意思是什么?
- A. 理想很重要
- B. 信仰常见
- C. 人的智慧独特
- D. 道理不重要
-
“鳌去三山动”中,鳌象征什么?
- A. 国家
- B. 自然力量
- C. 个人情感
- D. 文学成就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黄庭坚与苏轼:两位诗人都表现出对友人的怀念与对国家的忧虑,但黄庭坚更侧重于个人的情感,而苏轼则更为豪放与开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黄庭坚全集》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