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

时间: 2025-01-06 05:41:24

川原绿已张,春去今何在。

深树涵幽姿,微云弄晴态。

禽声互酬应,林霏閒明晦。

渐远人迹稀,清音自虚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川原绿已张,春去今何在。深树涵幽姿,微云弄晴态。禽声互酬应,林霏闲明晦。渐远人迹稀,清音自虚籁。

白话文翻译:

在广阔的原野上,春天的绿意已经显现,但春天的踪影如今又在哪儿呢?深邃的树木隐含着幽静的姿态,淡薄的云彩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晴朗。鸟儿的鸣叫相互应和,林间的雾气时明时暗。渐渐远离人迹,清脆的声音在空旷中回荡。

注释:

  • 川原:指广阔的河流和原野。
  • 绿已张:春天的绿色已经展开。
  • 春去今何在:春天已经离去,如今的春天又在哪里呢?
  • 深树涵幽姿:树木深邃,表现出宁静的姿态。
  • 微云弄晴态:微薄的云彩在阳光下变化,显得晴朗。
  • 禽声互酬应:鸟儿的鸣叫互相回应。
  • 林霏:森林中的雾气。
  • 闲明晦:在闲适的环境中,雾气时而明亮时而昏暗。
  • 渐远人迹稀:渐渐远离人烟稀少的地方。
  • 清音自虚籁:清脆的声音在空旷的地方回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宗礼,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山水诗著称,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春季,诗人或许是在一次山行中,感受到了春天的变化和自然的沉静,表达了对春天逝去的惋惜和对幽静山林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山行》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春天的眷恋。诗中开篇即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川原的绿色让人感受到春的气息。然而,随即引入的“春去今何在”则让人意识到时光的流逝,春天已经过去,生机似乎被遗忘了。接下来的几句,通过深树的幽静和微云的晴朗,展现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自然景象,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春天的最后余韵。

同时,诗中鸟声的互应与林间霏雾的变化,进一步增强了自然的生动性与变化感,形成了丰富的音韵对比。“渐远人迹稀”则让人感受到了一种孤寂与清幽,人与自然的距离愈来愈远,令人产生思索。整首诗以清新的笔调,深刻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春天的怀念,流露出淡淡的忧伤与哲思,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川原绿已张:描绘春天的生机,展现大自然的美丽。
    2. 春去今何在:引出对春天离去的感慨,表现时间的无情。
    3. 深树涵幽姿:树木的美态,营造出静谧的氛围。
    4. 微云弄晴态:云彩的变化,体现自然的灵动。
    5. 禽声互酬应:鸟鸣声的交流,增添生机。
    6. 林霏闲明晦:雾气的变化,表现出自然的神秘。
    7. 渐远人迹稀:人迹的稀少,强调孤独的感觉。
    8. 清音自虚籁:清脆的声音营造出一种空灵之感。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深树涵幽姿,微云弄晴态”,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拟人:禽声互酬应,使得声音有了情感,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春天流逝的惆怅,传达出一种对宁静、和谐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春天:象征生机与希望,但也暗示着短暂的美好。
  • 深树:象征宁静与深邃,隐含着诗人的思索。
  • 微云:象征变化,暗示自然的多变与不可捉摸。
  • 禽声:象征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和谐。
  • 林霏:代表自然的神秘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川原绿已张”描绘的是什么景象?

    • A. 大雪纷飞
    • B. 春天的生机
    • C. 秋天的落叶
    • D. 夏日的炎热
  2. 诗中提到的“禽声互酬应”指的是什么?

    • A. 人声
    • B. 鸟叫声
    • C. 风声
    • D. 水声
  3. 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 A. 欢快
    • B. 忧伤
    • C. 愤怒
    • D. 安静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陈宗礼的《山行》更侧重于春天的生机,而王维则描绘了秋天的静谧。两者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前者有生机与忧伤,后者则更显宁静和淡泊。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山水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