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园》
时间: 2025-01-04 07:48:5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于园》 张岱 〔明代〕
于园在瓜洲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葆生叔同知瓜洲,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胎于石,娠于磊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至于园可无憾矣。
白话文翻译
《于园》描写了位于瓜洲的一个名为“于园”的园子。这个园子是富人所有,普通人无法进入。作者的朋友葆生邀请他一起去游览,主人热情接待。在园中,虽没有其他奇特之处,但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磊石。前堂的石坡高达两丈,上面种有几棵果松,坡边则种植着牡丹和芍药,游客不能上去,这恰恰是它的奇特之处。后厅面临一个大池,池中奇峰耸立、壑谷深邃,走到池底的人仰望,仿佛莲花悬在空中,这也极其奇妙。卧室窗外,一条溪流蜿蜒如螺蛳缠绕,显得幽静深邃。再往后有一个像小船一样长的水阁,跨越小河,四周长满了灌木,鸟儿在此欢叫,真如深山茂林一般,坐在其中,令人心旷神怡。瓜洲的各个园亭都以假山为特色,皆出自石匠之手,男女在此精心雕琢,来到这里游玩,真是无憾。
注释
- 瓜洲:地名,位于今江苏省。
- 富人于五所园:指这个园子是五个富人中的一处。
- 磊石:大块石头,园中的奇特景观。
- 果子松、牡丹、芍药:植物名称,具有观赏价值。
- 莲花:在池中生长,寓意高洁。
- 水阁、螺蛳缠:形容水阁的样子和溪流的蜿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岱(1597年-1682年),字宗子,号云阶,明末清初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生于明末,经历了明清交替的动荡时期,创作风格多样,尤其以散文著称。
创作背景
《于园》创作于明代,是张岱在游览瓜洲于园时的所见所感。园林文化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作者通过描写园中的景致,表现了对自然美的热爱以及人文情怀。
诗歌鉴赏
《于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富丽堂皇的园林,透过园中的奇石、幽池、花木,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美。诗中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渗透出一种超然的情感,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仰。
整首诗结合了细致的观察与深刻的感受,既有形态的描绘,又有情感的流露。张岱在笔触中显露出对山水园林的独到见解,既有物质的美感,又包含了精神的寄托。园中的奇石、莲花、溪流等意象,不仅构成了园林的风景,也象征着人生的深邃与美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于园在瓜洲步五里铺:介绍园子的地理位置,表明其远离繁华。
- 富人于五所园也:强调园子的主人是富有的人,暗示园子的奢华。
- 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说明园子并不对普通人开放。
- 葆生叔同知瓜洲,携余往:通过朋友的邀请,进入园中。
- 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突出了园子的独特之处在于磊石。
- 前堂石坡高二丈:描写石坡的高度,增强视觉冲击。
- 上植果子松数棵:具体描绘植被,增加园林的生动感。
- 后厅临大池:后厅的景观设置,形成对比。
- 仰视莲花反在天上:运用比喻,表现出池中的意境。
- 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形容溪流的蜿蜒曲折,增添园林的神秘感。
- 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描绘水阁的形态。
- 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营造出一种生动的自然氛围。
- 至于园可无憾矣:总结,表达对园子的赞美与满意。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莲花反在天上”,形象生动。
- 对仗:如“陡上陡下”,增强诗的节奏感。
- 排比:多处使用,增强了描写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园林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人文情怀的向往,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磊石:象征着坚韧与力量,亦代表自然的奇妙。
- 莲花:象征着纯洁与高雅,代表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溪流:象征着生命的流动,带有幽静与灵动的双重内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于园》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张岱
c) 杜甫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磊石”主要是指什么? a) 高山
b) 奇石
c) 河流
d) 花草 -
诗中哪种植物被提及? a) 竹子
b) 牡丹
c) 菊花
d) 兰花
答案:
- b) 张岱
- b) 奇石
- b) 牡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王维
- 《桃花源记》——陶渊明
诗词对比
- 张岱 vs 王维:两位诗人均热爱自然,张岱侧重园林细节,王维则强调山水的意境。
- 主题对比:张岱的《于园》注重园林的奇特与人文情怀,而王维的作品更倾向于自然景色的超然与宁静。
参考资料
- 《明清诗文选》
- 《园林文化与艺术》
- 《张岱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