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E372·括杜诗)》
时间: 2025-01-14 10:47:59意思解释
贺新郎(E372·括杜诗)
原文展示
绝代幽人独。掩芳姿深居何处,乱云深谷。自说关中良家子,零落聊依草木。世丧败谁收骨肉。轻薄儿郎为夫婿,爱新人窕窈颜如玉。千万事,风前烛。鸳鸯一旦成孤宿。最堪怜新人欢笑,旧人哀哭。侍婢卖珠回来后,相与牵萝补屋。漫采得柏枝盈掬。日暮山中天寒也,翠绡衣薄甚肌生粟。空敛袖,倚修竹。
白话文翻译
这位绝世的幽人独自一人,掩藏了他美丽的身姿,深居在何处呢?在混乱的云雾和深谷之间。他自称是关中良家子弟,如今零落,只能依靠草木而生存。在这个世道丧失、败坏的时代,谁来收拾那些骨肉亲情呢?那些轻薄的年轻人,竟成为了她的丈夫,爱慕这位新娘,窈窕的身姿宛如玉一般。无数的事情,如同风中的烛火般摇曳。一对鸳鸯,一旦成了孤单的宿命。最让人心痛的是,新人欢笑,旧人却在哀哭。侍女卖珠回来后,大家一起牵着藤萝修补屋子。随意采得的柏枝盈满手心。日暮时分,山中寒气袭人,翠绡衣薄得让肌肤生寒。无奈地收敛袖子,倚靠在修竹旁。
注释
- 绝代幽人:指出类拔萃的人,通常用来形容那些才华横溢但隐居的人。
- 掩芳姿:掩盖美丽的姿态,暗指隐居或隐藏自己的容貌。
- 关中良家子:指来自关中地区的好家庭,强调身份的高贵。
- 零落聊依草木:意为沦落之后只能依靠自然的环境。
- 轻薄儿郎:指那些轻浮的年轻男子。
- 窈窕:形容女子身材纤细优美。
- 鸳鸯一旦成孤宿:比喻原本恩爱的一对,结果却变得孤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蒋捷,字景之,号白云,南宋时期的词人,以其清丽的词风和深邃的情感而著称。生于仕途世家,因其词作中的情感表达和对人生的思考而名声显赫。
创作背景:这首《贺新郎》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战乱频繁之时,诗人通过对个体命运的关注,表现出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贺新郎》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反映了诗人在动荡时代下对人性和命运的深刻思考。开篇以“绝代幽人独”引入,设定了孤独的基调,接着通过对隐者的描绘,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诗中提及的“轻薄儿郎”和“新人与旧人”的对比,深刻揭示了人际关系的复杂和情感的脆弱。
诗中的自然意象如“苍翠的竹子”和“山中寒气”,不仅营造出清冷的氛围,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伤。尤其是“鸳鸯一旦成孤宿”的比喻,令人感受到爱情的无常和人生的变迁,表达了对旧日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在形式上,这首词虽然采用了古典的词牌,但却具有独特的创新,结构松散而又紧凑,情感层次分明,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绝代幽人独:强调主角的独特与孤独。
- 自说关中良家子:揭示其身份背景,反映出对过去的自我认同。
- 轻薄儿郎为夫婿:暗示对新婚生活的反讽。
- 最堪怜新人欢笑,旧人哀哭:表达对幸福与悲伤的鲜明对比,从而引发对人生的感慨。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鸳鸯一旦成孤宿”,暗喻爱情的无常。
- 对仗:如“新人欢笑,旧人哀哭”,形成鲜明对照。
- 拟人:如“风前烛”,赋予烛火以人的情感。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人情冷暖和世事无常的感慨,揭示了在动荡时代中个体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分析
- 孤独:代表了主角内心的凄凉与无助。
- 自然:如竹、柏枝,象征着生命的坚韧与隐逸的生活。
- 爱情:鸳鸯象征着恋爱与婚姻的脆弱,反映出对美好情感的追求与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绝代幽人”指的是哪个角色?
- A. 一位隐士
- B. 一位将军
- C. 一位书生
- D. 一位商人
-
诗中“新人欢笑,旧人哀哭”反映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欢乐
- B. 无奈
- C. 悲伤
- D. 淡然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 - 苏轼
- 《如梦令》 - 李清照
诗词对比:
- 《水调歌头》中的对人生的豁达与《贺新郎》的哀愁形成鲜明对比。
- 《如梦令》的细腻情感与《贺新郎》的深刻思考互为映衬。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