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三首 寿昌》
时间: 2025-01-10 01:36:5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会稽碛畔亦疆场,
迥出平田筑寿昌。
沙幕雾深鸣雁,
草枯犹未及重阳。
狐裘尚冷搜红髓,
絺葛那堪卧霜。
邹曾不行文墨少,
移枫徒哭说西王。
白话文翻译:
在会稽的沙碛旁边,同样是战场;
在平坦的田野上,筑起了寿昌。
沙雾弥漫,雁声低鸣;
草木枯萎,尚未到重阳。
狐皮衣服依然寒冷,寻找着红色的美酒;
绢麻衣服怎能忍受霜寒?
邹曾不再写作,文墨也少了;
移枫树下,徒然哭诉西王的悲哀。
注释:
- 会稽:地名,今浙江绍兴,历史上著名的战场。
- 碛:沙漠或沙地。
- 迥:远离、超出。
- 寿昌:指寿昌郡,古地名。
- 鸣雁:雁叫声,象征孤独与凄凉。
- 重阳:指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时节寒露。
- 狐裘:狐狸毛皮,象征温暖。
- 搜红髓:寻找美酒,象征对生活的追求。
- 邹曾:邹氏,古代诗人,代表文笔的干涸。
- 西王:指西王母,或象征失去的故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敦煌人,生活在唐代,作为一位地方诗人,其作品常常反映出浓厚的地方特色和历史背景。他的诗风质朴而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唐代盛世,社会安定,文化昌盛,诗人通过描写地方风土人情,表达对故土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敦煌三首 寿昌》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的交织。首联以“会稽碛畔”引入,展现了地理背景的苍凉和战场的历史沉淀,紧接着通过“迥出平田筑寿昌”表达出人在平田中筑起的梦想与希望,暗示出一种人对自然的征服和人文的建设。
接下来的“沙幕雾深鸣雁”则通过声音意象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游子的思乡情。诗中提到的“草枯犹未及重阳”,更是通过时节的推移,突显了生命的脆弱与时间的无情。
最后几句,诗人通过“狐裘尚冷”和“絺葛那堪卧霜”,表现出对生活的无奈与对温暖的渴求,揭示出人内心的孤独与脆弱。而“邹曾不行文墨少”则让人感受到文化的衰落,随之而来的“移枫徒哭说西王”则是对失落的哀伤和对历史的追思。
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人生的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会稽碛畔亦疆场:借用历史意象,带出自然与战争的交错。
- 迥出平田筑寿昌:强调人们在平田中追求理想,构建家园的愿望。
- 沙幕雾深鸣雁:用声音传达出孤独感,营造诗的氛围。
- 草枯犹未及重阳:暗示时间流逝,生命的短暂。
- 狐裘尚冷搜红髓:象征对温暖和美酒的渴求,表现生活的艰辛。
- 絺葛那堪卧霜:形象化地表现出生活的困顿。
- 邹曾不行文墨少:反映文化的衰退和诗人的失落感。
- 移枫徒哭说西王:表达对历史的追忆与对故乡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狐裘尚冷”比喻内心的寒冷。
- 拟人:雁声低鸣让自然具有人情味。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音韵和谐,增强了诗的美感。
主题思想:该诗通过自然景物与人文背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生命无常的感悟,以及对文化衰退的哀叹,情感深邃而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碛:象征荒凉与无尽的时间。
- 雁:象征孤独与思乡。
- 寿昌:寄托对理想家园的向往。
- 狐裘:代表温暖与奢侈,反映生活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会稽碛畔”中的“碛”指的是? a) 山脉
b) 沙漠
c) 平原 -
诗中提到的“重阳”指的是哪个节日? a) 中秋节
b) 端午节
c) 重阳节 -
“移枫徒哭说西王”中的“西王”象征什么? a) 失去的爱情
b) 失落的文化和历史
c) 自然的美
答案:
- b) 沙漠
- c) 重阳节
- b) 失落的文化和历史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比较王维的《山居秋暝》与《敦煌三首 寿昌》,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王维更侧重于宁静与和谐,而《敦煌三首 寿昌》则突显了孤独与思乡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