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射堋
作者: 司马光 〔宋代〕
叠鼓花前急,红旌竹外高。
惊飚分白羽,余响振乌号。
壮观倾人陌,欢声肖夜涛。
因兹形礼俗,岂独事游遨。
白话文翻译:
在花前急促地敲打鼓声,红色的旗帜高高飘扬在竹林之外。
猛烈的风将白色的羽毛分开,余音回荡着乌号的声音。
壮观的场面让人们驻足,欢快的声音如同夜晚的潮水。
因此,这样的场面不仅是为了游玩放松,还是对礼仪和习俗的重视。
注释:
- 叠鼓:重重敲击的鼓声,叠加在一起。
- 红旌:红色的旗帜,象征庆典或盛事。
- 惊飚:猛烈的风,给人以震撼。
- 白羽:白色的羽毛,可能与某种装饰或标志相关。
- 乌号:古代乐器之一,发出深沉的声音。
- 肖夜涛:像夜晚的潮水一样,形容声音的涌动。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乌号”可能与古代的号角或乐器有关,常用于军事或庆典场合,表现出一种气势磅礴的氛围。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涑水,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以《资治通鉴》而闻名。
- 创作背景:本诗可能创作于某次大型集会或庆典,表现了当时的盛况和人们对礼仪的重视。
诗歌鉴赏:
《射堋》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场面,还反映了作者对传统礼仪的尊重和对生活的热爱。诗中通过描绘鼓声、旗帜、风声和人声,营造出一种热烈的氛围。尤其是“壮观倾人陌,欢声肖夜涛”两句,生动地展现了人们在活动中的欢愉与激情。诗的末尾提到形礼俗,暗示这样的活动不仅是为了娱乐,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整体而言,诗歌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热烈的情感,展现了宋代社会的繁荣与人们的精神面貌。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叠鼓花前急”:鼓声急促,显示出庆祝活动的紧迫感。
- “红旌竹外高”:红色的旗帜高扬,象征着喜庆和荣耀。
- “惊飚分白羽”:强风吹动,白羽飘散,渲染出动感。
- “余响振乌号”:余音袅袅,号角声震耳,突显气氛的热烈。
- “壮观倾人陌”:壮观的场面吸引了路人驻足观看。
- “欢声肖夜涛”:欢声如同夜晚的潮水,形容声音的涌动与连绵。
- “因兹形礼俗”:这样的场面是礼仪和习俗的体现。
- “岂独事游遨”:不仅仅是游玩,也在于对传统的尊重。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欢声比作潮水,形象生动。
- 对仗:如“叠鼓花前急,红旌竹外高”,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该诗歌通过描绘热烈的庆祝场景,强调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鼓声:象征着庆祝和热烈的气氛。
- 红旌:代表着喜庆。
- 白羽:象征着轻盈与自由。
- 乌号:代表着传统文化的传承。
- 夜涛:体现出声音的连绵与激荡。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红旌”指的是什么?
- A. 白色的旗帜
- B. 红色的旗帜
- C. 黑色的旗帜
-
“壮观倾人陌”中的“倾人”意思是?
- A. 让人倾倒
- B. 让人失望
- C. 让人愤怒
-
诗中提到的“乌号”是什么?
- A. 一种鸟
- B. 古代乐器
- C. 一种食物
-
答案:1-B,2-A,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
诗词对比:
- 比较《射堋》和《春江花月夜》,两者都描绘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美,但《射堋》更侧重于庆祝的场面,而《春江花月夜》则倾向于抒情与思乡。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司马光与他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