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使金
作者: 傅諴 〔宋代〕
霜明玉节映寒流,
马渡芦沟向上头。
万里河山观古塞,
百年荆棘叹神州。
要临瀚海铭燕石,
石上新亭作楚囚。
多少遗民思旧俗,
可怜金帛岁包羞。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霜光明亮,玉节在寒流中闪烁,马儿渡过芦沟向上游去。
万里河山中,可以看到古老的边塞,百年来荆棘丛生,感叹着我们的神州大地。
要去临近浩瀚的海洋,在燕子石上铭刻,石头上新建的亭子如同楚国的囚徒。
多少遗民思念着旧日的风俗,真令人心痛,那金帛的岁月令人感到羞耻。
注释
字词注释
- 霜明:霜光明亮。
- 玉节:指玉制的节杖,象征高贵。
- 马渡芦沟:马儿在芦苇荡的水沟中渡过。
- 古塞:古代的边防。
- 荆棘:比喻遭遇的困难和挫折。
- 瀚海:广阔的海洋。
- 燕石:燕子石,可能是指某种具有纪念意义的石头。
- 楚囚:楚国的囚徒,象征被囚禁或压迫的人。
典故解析
- “燕石”与“楚囚”的典故,可能指代历史上某些重要的事件或人物,表现出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傅諴,字君毅,号白云山人,宋代诗人,生于南宋,生活在动乱的时期,其诗作多反映了国家的沧桑与民生的疾苦。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民众困苦之时,傅諴通过诗歌表达对家国命运的忧虑,反映了对历史的思考及对传统文化的怀念。
诗歌鉴赏
《使金》一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历史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沧桑的深切感受。在诗的开头,诗人以“霜明玉节映寒流”开篇,展现出冷冽的冬季景象,象征着国家的寒冷与孤寂。
接下来的“马渡芦沟向上头”则增添了动感,马匹的奔腾象征着希望与追求。然而,随着“万里河山观古塞”的展开,诗人转向对历史的沉思,表达了对古老边疆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在“百年荆棘叹神州”中,荆棘不仅象征着国家的困境,也暗示了长久以来的战乱与民生的苦难。
在后半部分,诗人提到“要临瀚海铭燕石”,这表明一种希望在新环境中铭刻历史的愿景,但却又被“石上新亭作楚囚”所打断,象征着无论如何努力,依旧无法摆脱历史带来的痛苦与压迫。最后,诗人感叹“多少遗民思旧俗”,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惋惜与思念,同时对国家现状的无奈感慨。
整首诗在意象的构建上层次分明,情感深沉,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国家与民众命运的关切,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眷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霜明玉节映寒流”:描绘清晨的霜光,玉节的映衬显示出寒冷的景象,暗示了现实的严酷。
- “马渡芦沟向上头”:马儿在水中渡过,展现出一种向上的力量与希望。
- “万里河山观古塞”:诗人通过广阔的视野回望历史,感慨古老的边防。
- “百年荆棘叹神州”:荆棘的出现反映出国家的困境与历史的伤痕。
- “要临瀚海铭燕石”:对未来的渴望与历史的铭记。
- “石上新亭作楚囚”:历史的沉重感,再次让人感到束缚与压迫。
- “多少遗民思旧俗”:对传统文化的怀念与对现实的反思。
- “可怜金帛岁包羞”:金钱与物质的包围下,反而令人感到羞耻。
修辞手法
- 比喻:“荆棘”比喻国家的困境与民生的艰难。
- 对仗:“马渡芦沟”与“万里河山”,展现诗人在空间上的对比。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使得诗歌更具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深切怀念,展现出一种深沉的爱国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霜明:象征寒冷与孤独。
- 玉节:象征高贵与失落的理想。
- 荆棘:象征国家的苦难与历史的伤痛。
- 燕石:象征铭刻历史的希望。
- 楚囚:象征被压迫的悲惨命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荆棘”象征什么?
A. 传统文化
B. 国家困境
C. 自然景色 -
“马渡芦沟”的意象主要表现了什么?
A. 传统习俗
B. 向上的希望
C. 历史的沉重 -
诗人的情感基调是?
A. 快乐
B. 愤怒
C. 忧伤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同样表达了对国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 杜甫的《春望》:反映了战乱中的忧国情怀。
诗词对比
- 《使金》与《春望》:两首诗均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傅諴侧重于历史的沉思,而杜甫则更注重现实的苦痛与感叹。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