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镜词》
时间: 2025-01-17 08:44:24意思解释
昏镜词
作者: 刘禹锡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镜之工列十镜于贾奁,
发奁而视,其一皎如,其九雾如。
或曰良苦之不侔甚矣。
工解颐谢曰非不能尽良也,
盖贾之意,唯售是念,
今来市者,必历鉴周睐,
求与己宜。
彼皎者不能隐芒杪之瑕,
非美容不合,是用什一其数也。
予感之,作昏镜词。
昏镜非美金,漠然丧其晶。
陋容多自欺,谓若他镜明。
瑕疵自不见,妍态随意生。
一日四五照,自言美倾城。
饰带以纹绣,装匣以琼瑛。
秦宫岂不重,非适乃为轻。
白话文翻译:
镜匠在柜子里陈列了十面镜子,
打开柜子看,其中一面明亮如月,其他九面则模糊不清。
有人说这真是辛苦得不偿失。
镜匠答道:“这并不是不能尽善尽美,
只因为买家只是想着出售,
现在来市场的人,必然要仔细地看,
寻求与自己相宜的镜子。
那面明亮的镜子无法遮掩细微的瑕疵,
并不是说美容不合适,只是众多镜子中的一面。”
我对此感悟,写下了《昏镜词》。
昏镜并非美金,失去光泽沉闷无光。
丑陋的容颜常常自欺,认为它如同其他镜子明亮。
瑕疵看不见,妍丽的状态随意产生。
一天照四五次,自言美丽倾城。
用纹绣装饰带,用琼瑛装饰匣子。
秦宫的美丽难道不重要?
不然也就轻视其价值了。
注释:
- 昏镜: 形容古旧暗淡的镜子。
- 良苦: 指良好的苦心,意指努力不够。
- 瑕: 指镜子的瑕疵。
- 妍态: 美丽的姿态。
- 秦宫: 指古代秦国的宫殿,象征奢华。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号寒塘,唐代著名诗人,与白居易齐名,倡导诗歌的现实主义,作品关注社会民生。
- 创作背景: 诗作源于对市井生活的观察,通过镜子这一意象表达了对美与丑、真实与虚假之间的思考,反映出当时社会风气与人们的自我认知。
诗歌鉴赏:
《昏镜词》通过“镜子”的意象,揭示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和自我欺骗的现象。诗中提到的“昏镜”不仅是对物质的描写,更是对人类内心的反思。诗人在明亮与昏暗之间的对比,表现出真实与虚幻的纠结。诗中的人物面对镜子,试图通过外在的装饰来掩盖内心的瑕疵,显示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人们容易沉浸在自我美化的幻想中,而忽略了内心的真实。
诗人巧妙地运用比喻和象征,镜子不仅是工具,更是自我认知的载体。对照“秦宫”的奢华和“昏镜”的暗淡,反映出诗人对社会价值观的思考与批判。整首诗充满了讽刺和哲理,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二句描述镜子的陈列与观察,引出镜子本身的特征。
- 第三至五句对镜子价值的探讨,指出人们的消费心理。
- 第六至八句强调瑕疵与美的关系,揭示自欺的现象。
- 后面的句子则通过装饰和环境引发对美与轻重的思考。
-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镜子比作人们的内心。
- 对比: 明亮与昏暗的对比,反映真实与虚假的冲突。
-
主题思想:
- 反映出对自我认知与社会价值观的思考,强调真实与虚假的辨别,警示人们不应沉迷于自我欺骗的幻想。
意象分析:
- 镜子: 象征自我认知与社会价值,反映内心的真实与虚妄。
- 瑕疵: 代表人性中的缺陷和不足,警示人们要正视自己。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昏镜词》的作者是谁?
- A. 白居易
- B. 刘禹锡
- C. 李白
- D. 杜甫
-
诗中提到的“昏镜”象征什么?
- A. 美丽
- B. 真实
- C. 自我欺骗
- D. 价值
-
“秦宫岂不重,非适乃为轻”表达了什么思想?
- A. 物质的奢华
- B. 对美的追求
- C. 对社会价值的反思
- D. 对装饰的重视
-
-
答案:
- B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 《滕王阁序》王勃
-
诗词对比:
- 刘禹锡与白居易的作品均关注现实生活,但刘禹锡更多表达个人的哲学思考,而白居易则侧重于社会民生的描写。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刘禹锡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