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上行三首》
时间: 2025-01-04 11:43:1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堤上行三首
作者:刘禹锡 〔唐代〕
酒旗相望大堤头,
堤下连樯堤上楼。
日暮行人争渡急,
桨声幽轧满中流。
江南江北望烟波,
入夜行人相应歌。
桃叶传情竹枝怨,
水流无限月明多。
长堤缭绕水徘徊,
酒舍旗亭次第开。
日晚出帘招估客,
轲峨大艑落帆来。
白话文翻译
第一首:
在大堤的尽头,酒旗相望,
堤下的船只连成一片,堤上的楼阁高耸。
黄昏时分,行人急急忙忙地渡河,
桨声轻轻地在水中回荡,充满了整个河流。
第二首:
江南江北,遥望烟波浩淼,
夜幕降临,渡船上的人互相唱歌。
桃叶传递着情意,竹枝则诉说着怨愤,
水流无尽,月光下的景色更加迷人。
第三首:
长堤蜿蜒,水面徘徊,
酒家和旗亭依次开放。
夕阳西下,帘子拉开招呼客人,
大船缓缓驶来,帆帆落下。
注释
- 酒旗:指酒家所挂的旗帜,象征着饮酒的地方。
- 樯:指船的桅杆,诗中“连樯”形容船只接连而泊。
- 桨声幽轧:形容划船的声音轻柔而悠扬。
- 桃叶传情:桃叶常被用作传递情感的象征。
- 竹枝怨:竹枝寓意着对爱情的抱怨与愁苦。
- 轲峨:指船只的样子,形容大船的稳重和威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禹锡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字梦得,号孟浩然。生于公元772年,卒于842年。他以诗文才华著称,作品多涉及山水、田园和政治感慨,风格独特,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堤上行三首》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繁荣与文化昌盛的时期。诗中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和人们的生活情趣,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文的独特观察与感受。
诗歌鉴赏
《堤上行三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与喧嚣。首联以“酒旗相望大堤头”开篇,生动地引入了酒家的热闹气氛,暗示着人们在这里欢聚的情景。而“日暮行人争渡急”的描写则表现出黄昏时分人们的匆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急迫而又美丽的意境。
接下来的“江南江北望烟波”更是将视野从个人的体验扩展到地域的广阔,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绵延不绝和迷人景色。夜晚的到来,让诗人感受到了一种孤独与思念的情感,桃叶与竹枝象征了爱情与怨愁,诗人在此流露出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感悟。
最后一首,通过“长堤缭绕水徘徊”的描写,展现了水与堤的交错,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夕阳西下,酒家招呼客人的场景,表现出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整首诗在描绘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情感真挚深刻,意象丰富多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酒旗相望大堤头 - 描述酒家的热闹景象,营造出一种欢快的氛围。
- 堤下连樯堤上楼 - 强调水边的船只和岸边的建筑,表现出繁华的景象。
- 日暮行人争渡急 - 黄昏时分,人们急于渡河,体现出生活的急促。
- 桨声幽轧满中流 - 划船的声音增添了水面的静谧和生动感。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桃叶”与“竹枝”比作情感的载体,传达了爱情的甜蜜与怨愁。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日暮行人争渡急,桨声幽轧满中流”,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江南水乡景色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际关系的思考。诗中既有欢快的饮酒场景,又有对孤独和思念的感慨,展现了一个立体的生活画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酒旗:象征欢聚与热闹。
- 樯:象征船只与流动的生活。
- 桃叶:传递情感的象征。
- 竹枝:象征爱情与怨恨。
- 月明:象征宁静与思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酒旗相望”中的“酒旗”指的是什么?
A. 酒家标志
B. 船的装饰
C. 风筝 -
诗中提到的“桃叶”象征着什么?
A. 友情
B. 思念
C. 恨意 -
“日暮行人争渡急”中的“争渡急”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A. 从容
B. 急迫
C. 幽静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描绘了月夜下的思念与情感。
- 白居易《琵琶行》:描写了音乐与生活的交融,情感深刻。
诗词对比:
- 比较刘禹锡与白居易的水乡描写,刘禹锡更侧重场景与人情的交融,而白居易则多表现个人情感的深邃与细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刘禹锡诗文集》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