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庭竹
刘禹锡 〔唐代〕
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竹子的形态和气质。露水洗净了竹子的节,微风摇动着青翠的竹枝。竹子像君子一样,潇洒自如,处处都适合它的存在。
注释:
字词注释:
- 露涤:露水洗净。
- 铅粉节:铅粉是指竹子的节,形容竹子洁白如铅粉。
- 青玉枝:青色的竹枝,形容竹子的颜色如青玉般清新。
- 依依:形容竹子的姿态,像君子那样温文尔雅。
- 无地不相宜:无论在哪里都适合,形容竹子适应环境的能力。
典故解析:
“君子”在中国文化中往往用来比喻品德高尚、气质优雅的人,竹子被视为君子的象征,常常出现在诗词中,用以表现诗人的志向和情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号壶公,唐代文学家,擅长诗、文、赋,尤其以诗名世。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庭竹》创作于刘禹锡的晚年,正值他经历了宦海沉浮、政治失意的时期。此时,他通过描写竹子,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诗歌鉴赏:
《庭竹》是一首极具画面感的诗,刘禹锡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竹子在风雨中的坚韧和优雅。诗的开头“露涤铅粉节”描绘了竹子在晨露中洗净的情景,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这一细节不仅展示了竹子的外在美,更象征了竹子内在的高洁和坚韧。
接下来的“风摇青玉枝”中,微风轻轻摇动竹枝,似乎在与自然对话,展现了竹子灵动的一面。刘禹锡通过这样生动的描写,使竹子不仅仅是一种植物,而是赋予了其生命力和情感。
最后一句“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则将竹子的品质与“君子”的品德相结合,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竹子在任何环境中都能生长,象征着一种适应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仿佛在提醒人们要在逆境中坚持自我,保持高尚的品德。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竹子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德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露涤铅粉节:描绘了竹子在清晨露水的洗涤下,显得更加洁白清新。
- 风摇青玉枝:微风中竹枝摇曳,形象生动,表现出竹子的柔美与活力。
- 依依似君子:竹子的姿态如同君子般温文尔雅,表达了高尚的情操。
- 无地不相宜:竹子适应力强,寓意着君子无论何地都能自处。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竹子比作君子,突出其高洁、优雅的品质。
- 拟人:通过“摇”字赋予竹子生命感,使其似乎与自然融为一体。
- 对仗:前两句描绘竹子的外在特征,后两句引申出其象征意义,体现了对称美。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竹子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德的赞美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他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露:象征清新、纯洁。
- 风:象征自由、变化。
- 竹:象征坚韧、高洁,常与君子相提并论。
这些意象在诗中不仅塑造了自然的美感,也传达了诗人对生活和人格的深刻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依依似君子”中“君子”指的是: A. 竹子
B. 高尚的人格
C. 诗人
D. 竹子的形态 -
填空题:诗的第一句描绘了竹子在__的情景。
-
判断题:诗中竹子的形象被比作君子,强调了其高尚的情操。 (对/错)
答案:
- B
- 露水洗净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王维《竹里馆》
诗词对比:
刘禹锡的《庭竹》与王维的《竹里馆》均以竹子为题材,但《庭竹》更侧重于竹子的外在美和象征意义,而《竹里馆》则更多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然的感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禹锡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