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其四》

时间: 2025-01-19 17:46:07

鹦鹉洲头浪飐沙,青楼春望日将斜。

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浪淘沙·其四
鹦鹉洲头浪飐沙,
青楼春望日将斜。
衔泥燕子争归舍,
独自狂夫不忆家。

白话文翻译:

在鹦鹉洲的岸边,浪花拍打着沙滩,
青楼的春天景色中,夕阳斜照。
衔着泥土的燕子争相归巢,
而我这个狂妄的男人却忘记了自己的家。

注释:

字词注释:

  • 鹦鹉洲:指长江中的一个小岛,因形似鹦鹉而得名。
  • 飐沙:浪花拍打沙滩,"飐"字表示水波荡漾的样子。
  • 青楼:指妓院,古代常以青楼来代表风月之地。
  • 衔泥燕子:燕子衔泥筑巢,象征归家的意象。
  • 狂夫:指放荡不羁的男人,表达作者的失落和对家的忘却。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燕子”不仅是自然界的鸟类,同时也象征着归属和家庭,常被用来表现游子的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号晦庵,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刘禹锡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抒情,常表达对个人命运和社会现象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刘禹锡在政治失意、游历之际,目睹春日美景,却因心中情感的孤独而感到愁苦。诗中对比了燕子的归家与自己的漂泊,表达了对家庭和归属感的渴望。

诗歌鉴赏:

《浪淘沙·其四》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强烈的个人情感,展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和对生活的感慨。开篇的“鹦鹉洲头浪飐沙”以生动的景象引入,浪涛拍打沙滩的声音似乎在呼唤着游子的心灵。接下来的“青楼春望日将斜”则将视角转向城市的繁华与喧嚣,夕阳的斜照让人感受到一种短暂的美好,却又隐含着无尽的惆怅。

燕子是春天的使者,衔泥归巢象征着温暖的家庭和归属感,而诗中“独自狂夫不忆家”的自述则突显出孤独与失落。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景象相结合,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既有对美好春光的欣赏,也有对失去的家的追忆。

整首诗简洁而富有深意,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叹,抒发了游子心中的无奈与思乡之情,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鹦鹉洲头浪飐沙:描绘了鹦鹉洲的自然景象,浪花拍打沙滩,生动形象。
  2. 青楼春望日将斜:青楼中的春景,日落时分,暗示着短暂的美好与即将逝去的时光。
  3. 衔泥燕子争归舍:燕子忙着衔泥筑巢,象征着归属与家庭的温暖。
  4. 独自狂夫不忆家: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对家的淡忘,形成鲜明对比。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燕子归巢比作对家的渴望,深刻表达了情感。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韵律和谐,形成了美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主题是对漂泊生活的感慨和对家的怀念,表达了个人在繁华背后孤独的心情,反映出对家庭温暖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鹦鹉洲:象征着美丽的自然环境。
  • 青楼:代表着城市的热闹与繁华。
  • 燕子:象征着归属、温暖的家庭。
  • 浪花:代表着生活的波动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衔泥燕子”主要象征什么?
    A. 归属感
    B. 旅行
    C. 忘却

  2. “青楼春望日将斜”中“日将斜”表明了什么?
    A. 早晨
    B. 中午
    C. 傍晚

  3.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
    A. 快乐
    B. 忧伤
    C. 愤怒

答案:1.A 2.C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月下独酌》表达了孤独与自饮的情感,与刘禹锡的思乡之情形成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在春天的背景下,表达了战争带来的忧伤,两者都体现了对生活的感慨,但情感基调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唐代诗人刘禹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