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刈麦行》
时间: 2025-01-04 10:27: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刈麦行》
作者:范成大 〔宋代〕
菊花开时我种麦,
桃李花飞麦丛碧。
多病经旬不出门,
东陂已作黄云色。
腰镰刈熟趁晴归,
明朝雨来麦沾泥。
犁田待雨插晚稻,
朝出移秧夜食麨。
白话文翻译
在菊花盛开的时候,我开始播种小麦,
桃李花瓣飞舞,麦田呈现出一片碧绿。
由于多病,我已经整整一个月没出门,
东边的田野已经变成了黄云般的颜色。
我提着镰刀,抓住晴天赶紧回家收割,
而明天的雨会使小麦沾上泥土。
犁田等着雨水来插种晚稻,
早晨出门移秧,晚上吃点儿米糊。
注释
字词注释
- 菊花:指秋天盛开的菊花,象征着成熟的季节。
- 桃李:指桃子和李子,象征春天的花开。
- 东陂:指东边的田埂。
- 黄云色:形容麦子成熟,金黄色的样子。
- 腰镰:指收割用的镰刀。
- 沾泥:指被雨水浸湿而沾上泥土。
- 移秧:指把幼苗从育苗盘移植到田里。
- 夜食麨:指晚上吃米糊,表现生活的简朴。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菊花”和“桃李”并不是直接的典故,但它们分别象征着不同的季节,形成了春夏秋的循环。小麦的生长与收割也是农耕社会的重要主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1193),字君璧,号澄江,浙江人。范成大是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以田园诗闻名。他的诗作内容多取材于乡村生活,表现了对自然和农耕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农耕社会,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耕作生活和对自然变化的感受,展现了农民在季节更替中的辛勤劳动与对自然的敏感。
诗歌鉴赏
《刈麦行》是一首描绘农田生活的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小麦的生长和收割过程,展现了农民辛勤劳作的景象。开头两句,诗人通过菊花与桃李的对比,呈现出春夏交替的画面,深刻体现了季节的变化与农作的紧迫感。接下来的描述中,诗人用“多病经旬不出门”表达了自己因病无法参与收割的无奈,增强了作品的情感深度。
“腰镰刈熟趁晴归”一句,展示了农民在晴天抓紧时间收割的紧迫感,而“明朝雨来麦沾泥”则预示了自然的不确定性,暗示着农耕生活中常常面临的风险。结尾两句则转向晚稻的插秧,表现出一种连绵不绝的农耕生活,体现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对土地的依赖。
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句流畅,充分展现了农民的艰辛与对自然的感悟,具有浓厚的田园气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菊花开时我种麦:诗人选择在菊花开放的时节播种小麦,暗示着农事的规律与时间的把握。
- 桃李花飞麦丛碧:描绘春天桃李花盛开时,小麦已长得郁郁葱葱,体现生机。
- 多病经旬不出门:自述因生病无法外出,表现出诗人对农事的关心与无奈。
- 东陂已作黄云色:东边的麦田金黄一片,象征着丰收的时刻即将来临。
- 腰镰刈熟趁晴归:在晴天中收割小麦,表现出农民的勤劳与对天气的依赖。
- 明朝雨来麦沾泥:预言明天会下雨,意味着辛苦的收割可能会受到影响。
- 犁田待雨插晚稻:转向插秧的农事,表现出农人忙碌的生活。
- 朝出移秧夜食麨:描绘了农民早出晚归的生活,体现了农村生活的辛劳。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腰镰刈熟趁晴归”,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以“黄云色”比喻成熟的小麦,形象生动。
- 拟人:通过自然现象的描绘,使诗歌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农民在繁忙的农事生活中所体现出的勤劳与对自然的敬畏,表达了对丰收的期待和对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菊花:象征秋天的成熟与丰收。
- 桃李:象征春天的希望与生机。
- 麦田:象征农耕的基础与丰收的希望。
- 雨水:象征着自然的不确定性与生长的必需。
- 镰刀:象征着农民的劳动工具,代表辛勤与收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菊花”和“桃李”分别象征什么?
A. 秋天与冬天
B. 春天与夏天
C. 夏天与秋天 -
“明朝雨来麦沾泥”这一句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未来的希望
B. 农事的风险
C. 对天气的依赖 -
诗中“腰镰刈熟趁晴归”中的“腰镰”指的是什么?
A. 锄头
B. 镰刀
C. 铲子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田园乐》:王维,描绘田园生活的乐趣。
- 《春晓》:孟浩然,表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诗词对比
- 《田园乐》与《刈麦行》:两首诗都描绘了农村生活的美好,但《田园乐》更侧重于田园的宁静与乐趣,而《刈麦行》则强调了农事的辛劳与对自然的依赖。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田园诗研究》
- 《范成大诗文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