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子》
时间: 2025-01-19 13:50:3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八六子》
作者:黄侃
远帆微。暮阴千里,层层掩却斜晖。
念浦外舟人泊处,海边潮信来时,怅然意违。
前尘回首都非。皓月汉皋台下,凉风石镜亭隈。
总未料江头俊游惊散,半宵烽燧,数声笳鼓,
已教飐飐旗催棹去,鳞鳞波媵人归。
闭荆扉。谯门夜乌又飞。
白话文翻译
远方的帆影微微可见。傍晚的阴云笼罩着千里,层层叠叠地掩盖了斜晖。我想到岸边的船人停泊之处,海边潮水来时,心中怅然,情意相违。回首往昔,已无一切。明亮的月光照耀着汉水岸边,凉风拂过石镜亭的角落。没想到江头的俊游竟已惊散,夜半烽火,几声笳鼓声,已让飘扬的旗帜催促着船只离去,波光粼粼中,伴随着归航的人们。荆扉已闭,谯门外的乌鸦再次飞起。
注释
- 帆微: 遥远的帆影,形容远方的船只。
- 暮阴千里: 傍晚的阴云覆盖着千里,描绘出一种阴郁的景象。
- 层层掩却斜晖: 阴云层层叠叠,遮住了斜阳的光辉。
- 怅然意违: 惆怅而感到意愿相违。
- 皓月汉皋台下: 皓月照耀着汉水岸边的台子。
- 凉风石镜亭隈: 凉风吹拂着石镜亭的隐蔽处。
- 俊游: 风流才子,指的是年轻的游子。
- 飐飐旗催棹去: 旗帜在风中飘扬,催促着船只离去。
- 鳞鳞波媵人归: 波光粼粼中,伴随着归来的游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侃(1885-1936),字宪之,号青川,近现代著名学者、诗人。黄侃在古典文学、哲学和书法等方面有深厚的造诣,尤其以诗词见长。
创作背景:
《八六子》创作于黄侃游历江边之际,表达了他对人事无常、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青春年华的怀念。
诗歌鉴赏
《八六子》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黄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惆怅。诗中描绘了傍晚的景象,远帆、暮阴、斜晖等意象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静谧而又略显忧伤的画面。诗人的思绪随着景物的变化而流动,呈现出一种深刻的内省。
从“念浦外舟人泊处”开始,诗人便将自己的思绪与舟人、潮水相联系,流露出一种对远方生活的向往与思索。随着回忆的展开,诗人感叹往昔已逝,月光和清风成了他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尤其是“江头俊游惊散”一句,生动地描绘了人与人之间的离散与无奈,令人感受到人生的短暂与不确定性。
结尾的“闭荆扉。谯门夜乌又飞”更是将思绪带回现实,暗示着夜幕降临,生活的喧嚣与喧闹依然在继续,只有诗人独自面对内心的孤独与思索。这种从景入情、从情入景的写法,展现了黄侃高超的艺术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远帆微: 远处的帆影微弱,暗示孤独与遥远。
- 暮阴千里,层层掩却斜晖: 描绘黄昏的阴霾,象征着忧郁的情绪。
- 念浦外舟人泊处: 诗人关注到舟人停泊的地方,唤起对他人生活的思考。
- 海边潮信来时,怅然意违: 潮水的涨落与诗人内心的惆怅形成对比。
- 前尘回首都非: 过去的种种已不再,令人感慨万千。
- 皓月汉皋台下,凉风石镜亭隈: 皓月与凉风的描写增添了诗的柔美。
- 总未料江头俊游惊散: 年轻人的游乐生活突然被打断,暗含人生无常。
- 半宵烽燧,数声笳鼓: 夜半的烽火与笳鼓声,象征着动荡与变迁。
- 已教飐飐旗催棹去: 旗帜在风中飘扬,象征着离别与流动。
- 鳞鳞波媵人归: 描绘波光粼粼,暗示归去的人们。
- 闭荆扉,谯门夜乌又飞: 现实中的孤独与无奈,表达出诗人的心境。
修辞手法:
- 比喻: 远帆与孤独的比喻。
- 拟人: “飐飐旗催棹去”赋予旗帜生命。
- 对仗: “皓月汉皋台下,凉风石镜亭隈”形成对称,增强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人事变迁,揭示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远帆: 代表孤独与远方,象征着人生旅途。
- 暮阴: 代表时间的流逝,暗示忧郁。
- 皓月: 象征明亮与希望,反衬出内心的孤寂。
- 凉风: 代表清新与安静,增强诗的意境。
- 旗帜: 象征离别与流动,暗示人生的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皓月”是指什么?
A. 太阳
B. 明亮的月亮
C. 星星
答案: B -
“前尘回首都非”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过去的怀念
B. 对未来的期待
C. 对现实的满足
答案: A -
诗中提到的“飐飐旗”是用来象征什么?
A. 安静
B. 离别与流动
C. 快乐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诗词对比:
- 黄侃 vs. 李白: 黄侃侧重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而李白则多表达豪情壮志,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黄侃诗词集》
- 《近现代诗词选读》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八六子》,并激发对古典诗词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