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曼叔憩永惠院》
时间: 2025-01-09 15:09:1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立春月在季,我时如滍皋。
惊风扬红尘,颇有行役劳。
自骇兹刹胜,愿言憩骖镳。
前对高花繁,后视万竹交。
虚堂坐间敞,我辖忘载膏。
闻群戾止日,飞雨正萧条。
佳景忽在眼,恍如隔晨朝。
一吟竹边句,清思霭馀飘。
白话文翻译:
立春的月亮在这个季节中,我的时光如同滍皋的水面。
惊风吹起红尘,颇有些行走的劳累。
我自觉这里的景致胜过他处,愿意在此停驻马车。
眼前是繁盛的高花,身后则是交错的万竹。
虚堂中坐着,心中无所挂虑,忘却了驱车的劳累。
听到群鸟在日落时安静下来,飞雨正肆意飘洒。
美丽的景色忽然出现在眼前,恍如隔着晨朝。
我在竹边吟诵一句,清晰的思绪在空中飘荡。
注释:
- 滍皋:古地名,指滍水和皋陶,意为水面平静,形容心境。
- 惊风:意指突然起的风,带来尘土飞扬的感觉。
- 骖镳:骖马的辔头,指代马车。
- 虚堂:空旷的堂屋,象征心灵的宁静。
- 群戾:指群鸟,戾,鸟鸣。
- 飞雨:指飘洒的雨,象征大自然的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维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受到后人的推崇。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常带有哲理性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立春时节,作者在永惠院中憩息,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与自然的美好。诗中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以及在自然中得到的心灵宁静。
诗歌鉴赏:
这首《和曼叔憩永惠院》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特殊感悟和对自然美的热爱。首先,诗人以“立春月在季”开篇,直接引入了春天的主题,表现出季节的变换与心境的联系。接着,通过“惊风扬红尘”描绘了春风吹拂的场面,展现了自然界的活力,同时也暗示了生活中的劳累和动荡。
在诗的中间部分,诗人表达出对眼前美景的赞叹,“前对高花繁,后视万竹交”,描绘出一幅生动的春日图景。诗人在虚堂中坐着,心中无忧,显示了他在自然中找到的宁静与满足。最后,通过“佳景忽在眼,恍如隔晨朝”,诗人将美景与时间的流逝结合,表达出一种恍惚的美感,仿佛在梦中一般。
整首诗流畅自然,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诗中运用细腻的感情和生动的意象,构建出一个宁静而美丽的自然世界,使人不禁向往和沉醉其中。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立春月在季:立春的月亮挂在天上,表明季节的变化。
- 我时如滍皋:比喻自己如同平静的水面,心境宁静。
- 惊风扬红尘:突如其来的风卷起尘土,感受到生活的纷扰。
- 颇有行役劳:在行走过程中感受到的疲惫。
- 自骇兹刹胜:自觉这里的景色胜过其他地方。
- 愿言憩骖镳:希望在这里停下脚步,休息片刻。
- 前对高花繁:眼前是繁盛的花朵。
- 后视万竹交:身后是交错的万竹,生机盎然。
- 虚堂坐间敞:在宽敞的堂屋中坐着,感到心灵的自由。
- 我辖忘载膏:心中无所牵挂,忘却了疲惫。
- 闻群戾止日:听到群鸟在日落时安静下来。
- 飞雨正萧条:飞雨洒落,情景宁静。
- 佳景忽在眼:美丽的景色突然出现在视野中。
- 恍如隔晨朝:犹如隔着晨光般的清新。
- 一吟竹边句:在竹边吟诵一句诗。
- 清思霭馀飘:清晰的思绪在空中飘荡。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心境比作滍皋的水面,表达宁静感。
- 对仗:如“前对高花繁,后视万竹交”,增强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闻群戾止日”,赋予鸟儿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在自然中获得的心灵宁静与美好。通过描绘春日的景色,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时间流逝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月:象征新的开始和希望。
- 高花:代表春天的美丽与生机。
- 万竹:象征坚韧与生命力。
- 飞雨:自然的变化与情感的流动。
- 虚堂:宁静的内心世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该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韩维
C. 杜甫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骖镳”指什么? A. 马车的辔头
B. 一种花
C. 一种乐器
D. 一种鸟类 -
“佳景忽在眼”表现了什么情感? A. 忧伤
B. 惊喜
C. 恐惧
D. 疲惫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by 杜甫
- 《春夜喜雨》by 杜甫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写春天,但更多地反映出国破家亡的忧伤,与韩维的乐观豁达形成对比。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也描绘自然景色,反映出对壮丽景色的赞美,但其情感更为豪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文网》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