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李端叔谢送牛戬鸳鸯竹石图》
时间: 2024-09-20 17:42: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李端叔谢送牛戬鸳鸯竹石图 苏轼
闻君谈西戎,废食忘早晚。
王师本不陈,贼垒何足刬。
守边在得士,此语要而简。
知君论将口,似我识画眼。
笑指尘壁间,此是老牛戬。
平生师卫玠,非意常理遣。
诉君定何人,未用市朝显。
置之勿复道,世俗固多舛。
归去亦何须,单车渡殽渑。
如虫得羽化,已脱安用茧。
家书空万轴,凉曝困舒卷。
念当扫长物,闭息默自暖。
此画聊付君,幽处得小展。
新诗勿纵笔,群吠惊邑犬。
时来未可知,妙斫待轮扁。
白话文翻译
听说你谈论西戎之事,我连饭也忘了吃,早晚的时间也忘记了。王师本不曾安营扎寨,那贼人的营垒又何必去剿除呢?守边的关键在于有能干的人,这话说起来简单,却非常重要。我知道你谈论将领的口才,就像我懂得画画的眼光一样。我笑着指着墙上的尘土,这正是老牛戬的作品。平生我向卫玠求教,并不是我意图常理的安排。我告诉你该听谁的话,根本不需要在市朝中显露。你就放下不再提了,世俗本来就有很多曲折。归去之后又何必呢?单车渡过渭水、渑池而已。如同虫子获得羽毛,已经蜕变,何必再用茧呢?家书千百封,也是空虚的,凉晒之后反而显得困乏。我想到应该清扫多余的东西,闭上心神默默地温暖自己。这幅画就交给你吧,幽静的地方可以小小展览。新诗不要随意挥笔,群犬惊扰了城里的安宁。时机未到不可知,精巧的斫刀待时而发。
注释
- 西戎:指的是西边的少数民族或敌国,暗指当时的边境问题。
- 王师:王的军队,指朝廷的正规军。
- 贼垒:敌人的营垒。
- 守边在得士:守边防的关键在于有能的人。
- 老牛戬:指的是牛戬,他的画作。
- 卫玠:指的是古代的一个名士,代表了士人的风骨与理想。
- 单车渡殽渑:这里用单车渡水象征简单的归去。
- 虫得羽化:比喻蜕变和成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散文、书法和绘画都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他在政治上经历了波折,但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与对时局的思考。诗中流露出对边防问题的关注,以及对朋友的画作的赞赏,表明了他在困境中的豁达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西戎、王师和边防将领的讨论,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注与思考。前半部分通过对话的方式,表现出对军事问题的看法,强调了在边防事务中“得士”的重要性,显示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责任感。后半部分则转向个人情感,表达了对朋友牛戬的赞赏,并希望将自己的画作传递给他,寓意着一种友情的寄托。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苏轼对时事的敏锐洞察,也反映了他内心的淡然与宽广。诗中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哲理。他通过对画作的评价,隐喻了对生活的理解与情感的寄托,展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闻君谈西戎:表明对朋友谈论边疆事态的关注。
- 废食忘早晚:形容对事态的重视,以至于忘记了基本的生活需求。
- 王师本不陈:指出正规军并未在边界驻扎,暗示了边防的松懈。
- 贼垒何足刬:质疑剿灭敌人营垒的必要性。
- 守边在得士:强调边防的关键在于有能的将领。
- 知君论将口:表示对朋友见解的认可。
- 笑指尘壁间:通过幽默的方式,指向牛戬的画作。
- 平生师卫玠:透露出对理想士人的追求。
- 归去亦何须:表达对归去的淡然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如虫得羽化”形象地表达出成长与蜕变。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讲究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和对国家事务的思考,透过对画作的讨论,寄寓了对生活的感悟与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戎:象征着外部威胁与国家安全。
- 牛戬的画:代表了艺术与情感的寄托。
- 虫与羽化:象征成长与变化的希望。
- 家书:表达了对亲情和友情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王师本不陈”中的“王师”指什么? A. 朝廷的正规军
B. 地方武装
C. 商队 -
“如虫得羽化”中“虫”的含义是? A. 昆虫
B. 生活的困境
C. 个人的成长 -
诗中提到的“老牛戬”是指谁? A. 一位将领
B. 一位画家
C. 诗人的朋友
答案:
- A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 苏轼与李白的作品中都展现了对友人的关怀,但表现手法和风格迥异。苏轼更注重现实和情感的结合,而李白则强调豪放与个性。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选》
- 《宋代文学史》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