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景繁官舍小阁》
时间: 2025-01-01 11:29:26意思解释
蔡景繁官舍小阁
原文展示:
使君不独东南美,典型长记先君子。
戏嘲王叟短辕车,肯为徐郎书纸尾。
三年弭节江湖上,千首放怀风月里。
手开东阁坐虚明,目净东溪照清泚。
素琴浊酒容一榻,落霞孤鹜供千里。
大舫何时系门柳,小诗屡欲书窗纸。
文昌新构满鹓鸾,都邑正喧收杞梓。
相逢一醉岂有命,南来寂寞君归矣。
白话文翻译:
这位使君不仅在东南地区美名远扬,还让我长久铭记他的先祖。
我戏谑地调侃王叟的短辕车,愿意为徐郎写下信纸的末尾。
三年来我闲游于江湖,心中放荡不羁,吟咏千首诗篇。
我在东阁中坐着,手中打开窗户,目光清澈,照见东溪的清波。
素琴与浊酒共一榻,落霞与孤鹜相伴千里。
不知道何时大船能在柳树旁系泊,我屡次想在窗纸上写小诗。
文昌新楼高耸,鹓鸾满飞,城市中喧闹,收获的却是杞梓树。
相逢一醉又有什么命,南来寂寞的你即将归去。
注释:
- 使君:指地方官员,通常是指较高的官职。
- 典型:指典范、标杆。
- 王叟:王姓的老人,可能是指某位知名人物。
- 徐郎:徐姓的年轻人,可能是指某位文学青年。
- 弭节:放弃节操,指放纵自己。
- 素琴:指清淡的琴声,象征高雅的意趣。
- 浊酒:指普通的酒,象征平民的生活。
- 落霞孤鹜:意为落日余晖下的孤雁,象征孤独与美丽的结合。
- 文昌:指文昌星,象征文运亨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6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诗歌以豪放、清新著称,善于描绘自然景物与人情世故,具有深厚的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蔡景繁官舍小阁》创作于苏轼任职时期,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悟。他在官场中的经历让他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诗中流露出对自由与宁静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体现了苏轼对生活的独到见解和对友谊的珍视。通过对“使君”的描绘,诗人不仅表达了对当时官员的赞美,也暗含了对权力与名声的思考。尤以“戏嘲王叟短辕车”一句,透露出诗人对世俗的看法,既有讽刺又带着玩笑,显示了他对生活的洒脱态度。
诗中,“三年弭节江湖上,千首放怀风月里”更是体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抒发了他对自然的热爱。清澈的东溪和落霞孤鹜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孤独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最后一句“相逢一醉岂有命,南来寂寞君归矣”,则表现了对友情的珍惜与离别的惆怅,增添了全诗的情感深度。整首诗通透而又情感丰富,展现了苏轼作为诗人的深厚功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使君不独东南美:使君不仅在东南地区有美名。
- 典型长记先君子:我长久铭记他的先祖典范。
- 戏嘲王叟短辕车:我戏谑王叟的短辕车,暗含对世俗的讽刺。
- 肯为徐郎书纸尾:愿意为徐郎写信的末尾,表达了对友谊的重视。
- 三年弭节江湖上:三年来我放纵自己游历江湖。
- 千首放怀风月里:吟咏千首诗篇,抒发心中情怀。
- 手开东阁坐虚明:在东阁中坐着,手中打开窗户,享受清明的视野。
- 目净东溪照清泚:目光清澈,照见东溪的清波,描绘自然景色。
- 素琴浊酒容一榻:素琴与浊酒共一榻,象征高雅与平民生活。
- 落霞孤鹜供千里:落霞与孤雁相伴于千里,表达孤独的美丽。
- 大舫何时系门柳:不知何时大船能在柳树旁系泊,表达对未来的期盼。
- 小诗屡欲书窗纸:屡次想在窗纸上写小诗,体现写作的渴望。
- 文昌新构满鹓鸾:文昌星高耸,象征文运亨通。
- 都邑正喧收杞梓:城市中喧闹,却收获了杞梓树,隐含对世事的感悟。
- 相逢一醉岂有命:相逢一醉又有什么命,表达对友情的珍惜。
- 南来寂寞君归矣:南来寂寞的你即将归去,增添了离别的惆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落霞孤鹜”比作孤独美丽的景象,传达内心的情感。
- 对仗:如“素琴浊酒”、“落霞孤鹜”,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苏轼对友谊的珍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对世事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邃理解与洒脱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南:象征美好与繁荣的地方。
- 江湖:代表自由与放浪的生活。
- 东阁:象征高雅的生活空间。
- 落霞孤鹜:象征孤独与美丽的结合。
- 文昌:象征文运与学业的成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使君”指的是谁?
A. 官员
B. 商人
C. 学者 -
“三年弭节江湖上”的意思是?
A. 三年在江湖中度过
B. 三年在官场中生活
C. 三年未曾游历 -
诗中提到的“落霞孤鹜”象征了什么?
A. 美丽的景象
B. 友情的美好
C. 孤独与寂寞
答案:
- A. 官员
- A. 三年在江湖中度过
- C. 孤独与寂寞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苏轼的《蔡景繁官舍小阁》与李白的《将进酒》在主题上均表达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由的渴望,但苏轼更注重于对友谊的珍视与自然的描绘,而李白则更强调豪放的生活态度与对酒的赞美。两者在风格上虽各有不同,但都体现了宋代诗人的独特视角与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