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远水犹归壑,征人合忆乡。
泣多盈袖血,吟苦满头霜。
楚国连天浪,衡门到海荒。
何当生燕羽,时得近雕梁。
白话文翻译:
远处的水流依然回归河谷,征途中的人们自然会思念故乡。眼泪流淌,湿透了衣袖,吟唱的声音中充满了苦涩,头发也因寒霜而变得苍白。楚国的波涛连绵不绝,衡门之外是荒凉的海滩。何时能像燕子一样展翅飞翔,能够靠近那雕刻精美的梁柱呢?
注释:
- 远水:远处的水流,这里指代遥远的江河。
- 犹归壑:仍然回到山谷,表现出自然的回归。
- 征人:征途上的人,通常指的是在外征战或漂泊的人。
- 盈袖血:指因思乡而流下的泪水湿透了衣袖,形象地表现出悲伤。
- 吟苦:吟唱的声音中带着苦楚。
- 楚国:指古楚地,代表着广阔的水域。
- 衡门:古代的一个地名,指衡阳,代表遥远的地方。
- 燕羽:燕子的羽毛,这里象征着自由飞翔。
- 雕梁:指精美的梁柱,象征着温暖的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邺是唐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其诗歌风格受到当时社会变迁和个人经历的影响,作品中常常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战乱或漂泊的时期,诗人因征途而远离故乡,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眷恋与对未来的渴望。诗中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与对归属感的渴望。
诗歌鉴赏:
《长城下》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个人感受,展现了深切的乡愁。开篇的“远水犹归壑”一句,便将读者引入一个开阔而又惆怅的景象,水的流动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们对故乡的思念。接下来的“征人合忆乡”,则进一步明确了诗人的身份和内心的矛盾:身在外地,心系故乡。
“泣多盈袖血,吟苦满头霜”两句,诗人用生动的意象描绘了自己在异乡的孤独与无奈,泪水湿透衣袖,吟唱中充满苦涩,头发因寒霜而苍白,映射出征途的艰辛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接下来的“楚国连天浪,衡门到海荒”,则通过对楚地波涛与衡门荒凉的描绘,展示了广袤的自然景观与诗人内心的孤寂。
最后两句“何当生燕羽,时得近雕梁”,则表达了诗人渴望归乡的心情,燕子象征着自由与归属,雕梁则代表着温暖的家。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极具画面感,展示了唐代诗人对故乡的深情与对人生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了远方的水流与征人的思乡情绪,展现出自然与人心的共鸣。
- 第二联通过眼泪与吟唱的意象,传达出思乡的苦楚,体现出诗人的孤独与无奈。
- 第三联描绘了广阔的楚地与荒凉的衡门,反映了诗人身处异乡的悲凉。
- 第四联则寄托了诗人对归乡的渴望,燕子的意象象征着希望与归属。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泪水比作“血”,表现出思乡之痛。
- 对仗:诗句中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水、泪、燕子等意象交织,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与对自由归属的渴望,表现了人在异乡的孤独与无助。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远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思乡之情。
- 泪水:表达了悲伤与思念。
- 燕子:象征着自由与归属感。
- 雕梁:代表着温暖的家与幸福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泣多盈袖血”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思乡
- C. 忧愁
- D. 愤怒
-
诗中提到的“燕羽”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自由
- C. 战争
- D. 朋友
-
“何当生燕羽,时得近雕梁”想表达诗人对什么的渴望?
- A. 朋友
- B. 权力
- C. 归乡
- D. 财富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比较曹邺的《长城下》和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者均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长城下》更侧重于自然景象的描绘,而《月夜忆舍弟》则更注重情感的直白表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传记》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