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点绛唇
作者: 向子諲 〔宋代〕
原文展示
俗呼点绛唇绿水青山,一轮明月林梢过。有谁同坐。妙德毗卢我。石女高歌,古调无人和。还知么。更没别个。且莫分疏破。
白话文翻译
人们常常称赞这点绛唇的景色,绿水青山相映成趣,一轮明月悄悄爬过林梢。谁能与我同坐赏月?妙德毗卢是我心中的理想。石女高歌,古老的旋律无人和唱。你是否知道呢?更没有其它的追求。请暂且不要分开,别让我心中感到失落。
注释
- 点绛唇:原为一种词牌名,后引申为描写景致的诗句。
- 妙德毗卢:指的是一种理想境界或境地,毗卢是佛教用语,暗指理想的境界。
- 石女:传说中的人物,象征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 古调:指古老的音乐或旋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向子諲,字文渊,号澄怀,宋代词人,生平不详,主要以词著称,作品多描写山水、自然景色,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点绛唇》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山水诗盛行之时,诗人通过抒发个人感受,对自然景色的欣赏以及对理想境地的追求,反映了当时士人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思考与感悟。
诗歌鉴赏
《点绛唇》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和内心情感的诗作,诗中通过“绿水青山”和“一轮明月”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和谐的自然环境中。诗的开头以“俗呼点绛唇”引入,展现了自然美景的同时,似乎也在暗示着一种世俗的称颂与人们的共鸣。接着,诗人提出了“有谁同坐”的疑问,流露出一种希望与孤独的情感,似乎在渴望与他人分享这美好的瞬间。
在“妙德毗卢我”的表达中,诗人不仅仅是在描述自然之美,更是在寻求一种精神上的归属感与理想的追求。石女的高歌则揭示了一种孤独感,古调无人和唱的意象让人倍感凄凉,仿佛在提醒人们,尽管美好存在,但往往难以找到志同道合的人。
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际关系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理想与现实的对比,展现了宋代词人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俗呼点绛唇绿水青山:人们称赞这幅美丽的自然景色。
- 一轮明月林梢过:明月悄然升起,照耀着林梢,营造了宁静的氛围。
- 有谁同坐:诗人渴望与人共享此刻的美好。
- 妙德毗卢我:表达了对理想境地的追求。
- 石女高歌,古调无人和:石女高歌却无人响应,象征孤独与渴望。
- 还知么,更没别个:对理想的坚持与对孤独的认同。
- 且莫分疏破:希望与所爱之人保持亲近,不要让情感破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相结合,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 拟人:将月亮和石女赋予人性,增加了作品的情感深度。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内心情感,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孤独与人际关系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 绿水青山:象征自然的美好与和谐,代表诗人心中的理想状态。
- 明月:常常象征着思念与孤独,承载着诗人对美好瞬间的渴望。
- 石女:象征着孤独与渴望,反映出人际关系中的疏离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点绛唇》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向子諲
- C. 杜甫
- D. 陶渊明
-
“妙德毗卢”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美丽的风景
- B. 理想的境地
- C. 人际关系
- D. 历史的传承
-
诗中提到“古调无人和”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孤独
- C. 愤怒
- D. 兴奋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 向子諲《点绛唇》与李清照《如梦令》:两者均描绘了自然之美与内心情感的交融,前者更侧重于孤独感的抒发,而后者则多了一份对往日情景的怀念与思索。
参考资料
- 《宋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