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 中秋无月》

时间: 2025-01-19 18:10:54

叶声繁,鸿信断。

懊恨孤眠,时序频频换。

桂子平分秋一半。

银汉空明,午夜褰帘看。

短箫边,双杵畔。

玉殿依稀,薄雾轻遮断。

不遣嫦娥将酒劝。

怕酒醒时,唤起愁无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苏幕遮 中秋无月
作者: 曹溶 【明代】

叶声繁,鸿信断。
懊恨孤眠,时序频频换。
桂子平分秋一半。
银汉空明,午夜褰帘看。
短箫边,双杵畔。
玉殿依稀,薄雾轻遮断。
不遣嫦娥将酒劝。
怕酒醒时,唤起愁无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中秋之夜没有月亮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孤独和思念的感慨。秋天的声音繁多,鸿雁的传信已断,心中懊恼只能孤单入睡,季节频繁更替。桂花已经盛开,象征着秋天的一半。夜空中的银河空明,午夜时分轻轻掀开窗帘观看。短箫声旁,双杵旁,玉殿在薄雾中依稀可见,微弱的雾气遮住了视线。作者不想让嫦娥来劝酒,害怕酒醒时会唤起无尽的愁苦。

注释:

  • 叶声繁:秋天的声音多,暗指秋风和落叶声。
  • 鸿信断:鸿雁的消息断绝,表示与远方亲人失去联系。
  • 懊恨孤眠:因孤独而感到懊恼,夜晚只能独自入睡。
  • 桂子:指桂花,象征中秋。
  • 银汉:银河,指夜空中的星河。
  • 褰帘:掀开窗帘。
  • 短箫:指短笛,象征音乐的哀怨。
  • 双杵:指双杵,可能是指打击乐器或某种象征。
  • 嫦娥:月亮女神,常被视为孤独和思念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溶,明代诗人,字子华,号西江,江苏人。其诗词风格清新脱俗,常以抒情见长,擅长描绘秋冬季节的凄美景象。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中秋节,月亮是中秋的象征,但此夜却无月,反衬出孤独和悲伤的情感,或许是作者在异乡或生活中的孤独体验。

诗歌鉴赏: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没有明月的中秋夜,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又凄凉的氛围。开头以“叶声繁,鸿信断”引入,立刻让人感受到秋天的深沉和思念的情绪。接下来的“懊恨孤眠”更是直接表达了作者的孤独感,时序的频繁更替让人感到人生的无常。桂花的平分,象征着中秋的到来,但在此时却没有月亮,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与失落感。“银汉空明”描绘了夜空的美丽,却因缺月而显得更加孤寂。

词中提到的“短箫”和“双杵”,暗示着音乐与哀愁的结合,音乐在此处成为了情感的寄托。最后几句则表达了对嫦娥的渴望与恐惧,虽然希望能借酒消愁,却又害怕酒醒后带来的无尽愁苦。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丰富,传达了浓厚的思乡情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叶声繁:秋风中落叶的声音,象征着季节的变迁和孤独。
  • 鸿信断:鸿雁的消息断绝,暗示与亲友的隔离。
  • 懊恨孤眠:因孤独而感到懊恼,表露内心的孤独感。
  • 桂子平分秋一半:桂花的盛开,象征中秋的到来。
  • 银汉空明,午夜褰帘看:夜空中星河明亮,午夜时分掀开窗帘,传达一种静谧的美感。
  • 短箫边,双杵畔:音乐与情感的结合,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 玉殿依稀,薄雾轻遮断:隐约可见的玉殿,象征着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 不遣嫦娥将酒劝:不希望嫦娥来劝酒,因对酒的恐惧和无尽的愁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季节的变化比作人生的无常。
  • 拟人:将秋天的声音赋予生命,增强情感的表达。
  • 对仗:如“短箫边,双杵畔”,增强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孤独和思乡的深切感受,反映了中秋节的悲凉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渴望。

意象分析:

  • 月亮:象征团圆和思念,但在此却缺席,反映了孤独。
  • 桂花:象征中秋的美好,亦是孤独的对比。
  • 鸿雁:象征思念与远方的联系。
  • 银汉:象征美好的夜景,但因无月而显得更加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鸿信断”是什么意思? A. 鸿雁的消息断绝
    B. 鸿雁飞走
    C. 鸿雁回来

  2. 词中提到的“嫦娥”代表什么?
    A. 酒神
    B. 月亮女神
    C. 秋天的神

  3. 诗的情感基调是? A. 快乐
    B. 孤独与思念
    C. 忙碌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中通过月亮引发思乡的情感,与《苏幕遮》中无月的孤独形成对比,前者充满思念的温暖,后者则透着凄凉与哀伤。

参考资料:

  • 《明代文学史》
  • 《古诗词赏析》
  • 《曹溶诗词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