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屈子平章荃蕙,
荀卿区别芷槐。
志洁真饮露者,
性恶似渐滫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两种不同的志向和品性。屈原与荀卿分别用荃草和芷草来比喻,他们的志向和理想各有不同。志向高洁的人如同饮露的兰花,而那些性情卑劣的人则像渐渐升起的潮水,无法避免其恶劣的本性。
注释
- 屈子:指屈原,楚国诗人,代表作有《离骚》,常被视为清白高洁的象征。
- 荀卿:荀子,战国时期的哲学家,主张性恶论,认为人性本恶。
- 荃蕙:荃草和蕙草,均是兰科植物,象征高洁的品德。
- 芷槐:芷草和槐树,芷草一般生于湿地,寓意卑微。
- 志洁:志向洁白高尚。
- 饮露者:比喻那些清白无邪的人。
- 性恶:指本性恶劣。
- 渐滫来:滫水,暗指潮水,象征逐渐上升的恶劣之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明,号道静,南宋时期的诗人和词人,擅长诗词,尤其以其山水田园诗闻名。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刘克庄通过诗歌表达对高洁品德的向往,借用古代诗人屈原与荀子的对比,强调志向的重要性,反映了他对道德理想的坚持。
诗歌鉴赏
《寄题赵尉若钰兰所六言四首》通过对比屈原和荀卿的思想,探讨了人性与品德的主题。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植物意象,荃蕙、芷槐不仅仅是自然物象,更象征着高洁与卑劣的品德。开篇通过屈原与荀子的比喻,揭示了不同的志向与理想,表现了诗人对高洁品德的向往。
“志洁真饮露者”一句,进一步强调了品德的珍贵,清晨的露水象征着纯洁无瑕,暗示志向高洁的人如同兰花般珍贵。而“性恶似渐滫来”则以渐涨的潮水比喻那些道德败坏之人,流露出诗人对恶劣人性的警惕与谴责。
整体来看,诗歌在形式上简洁有力,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刘克庄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屈子平章荃蕙:以屈原为代表的高洁志向,平章指的是对高洁的追求。
- 荀卿区别芷槐:荀子则代表性恶论,二者的对比突显了志向的差异。
- 志洁真饮露者:志向洁白的人如同饮露的兰花,表现出高尚的品德。
- 性恶似渐滫来:性情恶劣的人如潮水般逐渐涌现,暗示着社会的堕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屈原与荀卿的品德通过植物进行比较,生动形象。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对比的方式探讨了人性与品德,强调了志向的重要性,以及对高洁理想的追求和对堕落现象的警惕。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荃草、蕙草:象征高洁的品德与理想。
- 芷草、槐树:代表卑劣与低俗的品性。
- 露水:象征纯洁与无邪。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屈原在诗中象征什么? A. 高洁的品德
B. 卑劣的本性
C. 社会的动荡 -
"性恶似渐滫来"中的"滫"指什么? A. 清水
B. 暴风雨
C. 潮水 -
诗人通过哪两位历史人物对比人性的不同? A. 屈原与李白
B. 屈原与荀卿
C. 荀卿与陶渊明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 - 屈原
- 《劝学》 - 荀子
诗词对比
- 《离骚》:同样探讨了理想与现实的对立,表现出屈原的高洁志向。
- 《劝学》:荀子的作品强调知识与道德的结合,虽立场不同,但都关注人性与品德。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相关诗歌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诗词背景与分析
- 《刘克庄研究》 - 作者生平与创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