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陵仲子》

时间: 2025-01-14 11:57:09

于陵有仲子,筑室自躬耕。

辟纑以为食,不肯从其兄。

而况区中士,欲与并飞缨。

高节固可嘉,由来无复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于陵有仲子,筑室自躬耕。
辟纑以为食,不肯从其兄。
而况区中士,欲与并飞缨。
高节固可嘉,由来无复情。

白话文翻译:

在于陵有位名叫仲子的贤人,他自给自足,亲自耕作,修建了自己的房子。
他用草编的农具来维持生计,不愿意跟随他的兄长去做官。
更何况那些城中的士人,想要与他一起追求显赫的名声。
他的高洁品格固然值得称赞,但他向来对世俗之事没有过多的情感。

注释:

  • 于陵:地名,可能指代一处地方。
  • 仲子:是指“仲”的儿子,通常指贤人。
  • 筑室:建造房屋,指自给自足的生活。
  • 辟纑:用草编制的农具,表示朴素的生活方式。
  • 飞缨:指官员的帽子,象征着权势和荣耀。
  • 高节:指高尚的节操和品德。
  • 无复情:没有再对世俗事物的情感牵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晁公溯,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他在诗歌创作上以清新脱俗、风格独特而著称,作品常常表现出对世俗的超然态度和对高洁品德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社会背景下,反映出当时士人对官场的看法与态度。在繁华的官场与清贫的田园生活之间,诗人选择了后者,表达了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和对功名利禄的漠然。

诗歌鉴赏:

《于陵仲子》是一首颂扬高洁品德、反映士人理想的诗。诗中通过描绘仲子自耕自足的生活,展现了隐逸的理想和对世俗名利的拒绝。诗的开头以“于陵有仲子”引入,给人一种平和而清新的气息。接下来,诗人描绘了仲子在田间辛勤耕作的画面,强调了他对自给自足生活的向往,与世俗的官场生活形成鲜明对比。

“辟纑以为食”不仅体现了仲子生活的简朴,更是对当时士人追求功名的讽刺。仲子不愿随其兄追求权势,表明他宁愿选择清贫而守节的生活。最后两句则揭示了诗人对高洁品德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这种高洁的品德在现实中往往难以实现。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奈,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于陵有仲子”:开篇引入,定位地点和人物,显得简洁有力。
  2. “筑室自躬耕”:描绘仲子的自给自足,传达隐士的生活态度。
  3. “辟纑以为食”:使用草编工具,突出其简朴生活。
  4. “不肯从其兄”:强调仲子拒绝追随兄长进入官场,表明其理想选择。
  5. “而况区中士”:提到城中士人,暗示世俗竞争的激烈。
  6. “欲与并飞缨”:士人渴望荣华富贵,与仲子的选择形成对比。
  7. “高节固可嘉”:赞美仲子的高洁品德,点出其崇高理想。
  8. “由来无复情”:表明仲子对世俗的冷淡,反映出内心的超然。

修辞手法

  • 对比:仲子的生活与世俗士人的追求形成鲜明对比。
  • 象征:飞缨象征荣华富贵,而筑室则象征隐逸生活。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高洁品德的赞美及对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反映出诗人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仲子:象征隐逸和高洁的理想。
  • 筑室:代表自给自足、宁静的生活。
  • 飞缨:象征权势、名利,代表世俗的诱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仲子”指的是谁? A. 一位隐士
    B. 一位将军
    C. 一位商人

  2. 诗中提到的“飞缨”象征什么? A. 自由
    B. 权势和名利
    C. 友情

  3. “高节固可嘉”中的“高节”指的是什么? A. 高尚的品德
    B. 高耸的山峰
    C. 高级的食物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归园田居》陶渊明:同样表现隐逸生活的理想。
  • 《饮酒》陶渊明:歌颂田园生活与高洁品德。

诗词对比

  • 《归园田居》与《于陵仲子》均描绘隐士生活,但前者更强调对自然的热爱,后者则更关注对世俗的冷淡。两者都反映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社会现实的对立。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歌流派研究》
  3. 《唐诗宋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