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和御製读陈书
作者:夏竦 〔宋代〕
灵洗虽骁勇,忠规讵可轻。
石城尝力战,黟歙本连盟。
京口殊动茂,临川叛寇惊。
既能明号令,何惜雾宽玉。
白话文翻译
尽管灵洗军队勇猛,忠诚的规矩岂能被轻视?
石城曾经奋力作战,黟歙的联盟本是紧密的。
京口的动荡让人忧虑,临川的叛贼令人震惊。
既然能够明晰号令,何必在雾霭中珍惜玉器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灵洗:指灵洗的军队,可能为某个地方的军队名。
- 骁勇:勇猛,形容战斗力强。
- 忠规:忠诚的规矩或法则。
- 石城:可能是指某个城池,历史上曾经打过仗的地方。
- 黟歙:古地名,指的是黟县和歙县,曾经是盟友。
- 京口:指京口这个地方,可能是指当时的一个重要关口或城市。
- 临川:古地名,可能与叛贼有关。
- 号令:指军令或者命令。
- 雾宽玉:隐喻珍贵的东西,不应在不明朗的情况下过于珍惜。
典故解析
此诗中提到的“石城”和“黟歙”,可以看作是历史上的军事联盟和战斗的见证,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和军事形势。诗中提到的“叛寇”,可能指的是某一历史事件中的叛乱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竦,宋代诗人,字子骞,号定山,生于北宋时期。其诗风豪放,擅长表现历史事件及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国家面临外敌入侵和内部动荡的时期,诗人通过诗歌表达对忠诚与勇气的思考,以及对历史事件的反思。
诗歌鉴赏
《奉和御製读陈书》是一首充满历史感的诗作,体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政治动荡的深刻思考。开篇第一句“灵洗虽骁勇,忠规讵可轻”直接引入主题,表达出对忠诚与勇猛的重视。诗人认为,虽然灵洗军队勇猛,但在关键时刻,忠诚的规矩却是不可轻视的。从而引发对历史的回顾,提到石城的奋战和黟歙的盟友关系,显现出历史的复杂与变迁。
在后面的句子中,诗人提到京口的动荡和临川的叛贼,使得读者感受到一种不安与紧迫感。整首诗不仅展现了历史的回顾,也反映出诗人对社会现状的关切与忧虑。最后一句“既能明号令,何惜雾宽玉”则是一种对局势的反思,指出在乱世中,珍惜的东西应当明了,不能因为不确定的局势而迷失方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灵洗虽骁勇:尽管灵洗的军队非常勇猛,
- 忠规讵可轻:但忠诚的规矩是不能被轻视的。
- 石城尝力战:石城曾经奋力抗战,
- 黟歙本连盟:黟歙之间本是紧密的同盟。
- 京口殊动茂:京口一带局势动荡不安,
- 临川叛寇惊:临川的叛贼令人惊恐。
- 既能明号令:既然能够明确发号施令,
- 何惜雾宽玉:那为何还要在雾霭中珍惜玉器呢?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如“灵洗虽骁勇,忠规讵可轻”,使得诗句更加有韵律感。同时,运用了隐喻,通过“雾宽玉”来表达复杂而珍贵的事物,增加了诗句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忠诚与勇气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动荡的历史背景下,展现出诗人对国家与社会的忧虑和对历史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灵洗:象征着勇猛的军队。
- 石城:象征历史的坚守与斗争。
- 京口:象征动荡与不安的局势。
- 雾宽玉:象征珍贵而需明辨的事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灵洗虽骁勇,忠规讵可轻。”意指什么?
A. 勇猛重要
B. 忠诚重要
C. 两者都重要
答案:C -
诗中提到的“黟歙”指的是?
A. 一个城市
B. 一个国家
C. 两个地方
答案:C -
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A. 个人情感
B. 历史事件
C. 忠诚与勇气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表现豪情壮志的诗作。
- 杜甫的《春望》:对国家动荡的忧虑。
诗词对比
- 夏竦的《奉和御製读陈书》与杜甫的《春望》都描绘了历史动荡下的忧虑,但前者更侧重于忠诚与勇气,后者则强调国家的悲惨现状。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
- 《宋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