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和御製读后魏书
高祖宽仁高,哀矜信有馀。
严刑几尽措,黎庶获安居。
旧法躬刊定,繁文再划除。
既平财谒路,清白励簪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魏朝高祖的宽仁与哀悯,强调了他对民众的关怀和信任。严厉的刑罚几乎被废除,百姓得以安居乐业。旧有的法律经过修订,繁琐的文书也被清除。在财政上也进行了整顿,清白的风气得以树立,官员们的清廉得到了重视。
注释:
- 高祖:指魏朝的开国皇帝曹操或曹丕。
- 宽仁:宽厚仁爱,指对百姓的关怀。
- 哀矜:同情和怜悯,表现出对民众疾苦的理解。
- 黎庶:指普通百姓。
- 旧法:指昔日的法律法规。
- 簪裾:指官员的清白和廉洁,簪指帽子,裾指衣服,象征身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竦(约1000-1070年),字子明,号靖庵,宋代诗人,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表达关注民生的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北宋时期,反映了对魏书的赞美和对高祖政策的肯定,旨在歌颂其施政宽仁、减轻民众负担的成就,表达对良好治理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的内涵,展现了宋代对魏书的解读与赞美。诗中通过对高祖仁政的描绘,展示出诗人对民众幸福生活的关注和对良政美德的追求。开头的“高祖宽仁高”直接点名高祖的德行,接着通过“哀矜信有馀”展现出高祖对百姓的关怀。之后几句则具体说明高祖在施政上的措施,严刑的废除、法律的修订、财政的整顿,无不体现出高祖对社会的深思熟虑。诗的最后,通过“清白励簪裾”强调官员的清廉,既是对高祖的赞美,也是一种对未来政治的期许,传达出一种对清明治世的向往。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显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对社会的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高祖宽仁高:高祖的宽厚仁爱,声望高。
- 哀矜信有馀:对百姓的同情与信任。
- 严刑几尽措:严厉的刑法已几乎被废除。
- 黎庶获安居:普通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 旧法躬刊定:旧法经过修订,变得更加合理。
- 繁文再划除:繁琐的文书被简化。
- 既平财谒路:财政得以平稳,通往正义的道路畅通。
- 清白励簪裾:清白的风气激励着官员们。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严刑几尽措,黎庶获安居”,形成和谐的音韵美。
- 排比:诗中多处用排比手法增强语气,比如“旧法躬刊定,繁文再划除”一气呵成,形成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魏朝高祖施政的赞美,表达了对仁政和清明政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百姓幸福生活的关心和期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祖:象征着开创伟业的领导者。
- 黎庶:代表普通百姓,体现民生福祉。
- 严刑:象征着旧政治体制的压迫与不公。
- 清白:代表官员的廉洁自律,象征着理想的政治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高祖在诗中被描绘为什么样的形象?
- A. 严厉
- B. 宽仁
- C. 忧愁
-
诗中提到的“黎庶”指的是谁?
- A. 贵族
- B. 普通百姓
- C. 官员
-
诗歌的主题思想是?
- A. 对战争的渴望
- B. 对仁政的赞美
- C. 对财富的追求
答案: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诗,描绘了美好的自然与人情。
- 《静夜思》:李白的名作,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登高》(王之涣)与《奉和御製读后魏书》的对比:
- 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政治和社会的关怀,但《登高》更多地体现了个人情感的孤独与忧愁,而《奉和御製读后魏书》则强调了仁政给百姓带来的安定与幸福。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