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效·宁固》
时间: 2025-01-17 09:38: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珠丘峨峨兮苍梧远,
弓剑杳隔兮九土魂断。
边声起兮春草深,
木铎无声兮岁月换。
上天悔祸兮诱天骄,
黄肠素绋兮归路迢迢。
抚榇循题兮愁雾重,
江河倾泪兮雷霆声恸。
行妥灵兮金粟堆,
白杨萧萧兮风送哀。
匰主兮肖貌,
穆将愉兮清庙。
对越兮在天,
永蒸尝兮千万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苍梧山的巍峨与遥远,表达了弓箭和剑的遥远隔离,象征着生死的断绝。边疆的悲鸣在春草深处响起,岁月的轮转使得木铎无声。上天悔恨于祸端,诱导了骄傲的天子,归路却漫长而艰辛。抚摸着棺材,感慨愁苦的浓雾,江河流泪,雷声悲鸣。灵魂的归宿堆积如金粟,白杨树在风中摇曳,送来哀伤的气息。主人公的面容如同神灵,清庙中则充满了愉悦。在天上与越国相对,永恒地承受着数千万年的考验。
注释:
- 珠丘:指珠山,峨峨形容其高大。
- 苍梧:传说中的山,象征遥远和神秘。
- 弓剑:象征战斗与隔离。
- 九土:指中国的九个地方,象征国家的分裂。
- 边声:指边境的声音,可能是战争的号角。
- 木铎:古代的乐器,象征岁月的流逝。
- 黄肠素绋:古代衣服的颜色,象征归路的艰难。
- 抚榇:指抚摸棺材,表达对逝去者的思念。
- 江河倾泪:形象地描绘悲痛的场景。
- 匰主:指神灵的主宰。
- 穆将愉:形容神明的庄重和愉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立方,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精致的诗词见称,擅长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象的反思。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动荡的时代,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分裂、战争的忧虑,以及对生死与归宿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九效·宁固》是一首充满深情和历史感的诗,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的追忆与对未来的忧虑。开篇以“珠丘峨峨兮苍梧远”描绘了遥远而高大的山脉,象征着未解的历史与情感的重负。接下来的描写转向了战争与生死,弓剑与九土的隔离,暗示着个人与国家的命运交织。诗中“边声起兮春草深”,传达了诗人对边境困苦的同情,而“木铎无声兮岁月换”则显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无情。
通过“上天悔祸兮诱天骄”,诗人批评了天子骄傲的姿态和对国家的漠视,表现出对统治者的不满以及对百姓苦难的深切关怀。最后几句通过“江河倾泪兮雷霆声恸”,将个人的悲伤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形成强烈的情感共鸣。整首诗在情感表达上层层递进,最终引发对生命、历史与文化的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珠丘峨峨兮苍梧远:形象地描绘出高耸的珠山与遥远的苍梧山,象征着历史的深厚与遥远。
- 弓剑杳隔兮九土魂断:弓剑的孤寂与九土的分离,表达人与国家命运的隔绝。
- 边声起兮春草深:边境的哀号在春草中响起,表现出战争带来的悲哀。
- 木铎无声兮岁月换:岁月流逝,乐器无声,象征着历史的无情。
- 上天悔祸兮诱天骄:上天对祸端的悔恨,诱导骄傲的统治者,含有批评之意。
- 黄肠素绋兮归路迢迢:归路漫长而艰难,象征个人的失落与无助。
- 抚榇循题兮愁雾重:抚摸棺材,感慨重重的忧愁。
- 江河倾泪兮雷霆声恸:江河流泪,雷声悲鸣,形成强烈的悲痛氛围。
- 行妥灵兮金粟堆:灵魂的归宿如同金粟般珍贵,表现出对逝者的深切怀念。
- 白杨萧萧兮风送哀:白杨树在风中摇曳,送来哀伤的气息,增添了悲痛的氛围。
- 匰主兮肖貌:神灵的面容,象征着对命运的探求。
- 穆将愉兮清庙:清庙中的愉悦与庄重,形成神圣的氛围。
- 对越兮在天:与越国相对,表达出对历史的思考。
- 永蒸尝兮千万年:承受着数千万年的考验,表现出对历史的无尽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珠丘与苍梧的比喻,象征着历史的深厚与遥远。
- 拟人:江河倾泪,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运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战争与生死的思考,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对个人命运的感慨,揭示了人类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珠丘:象征着高耸的历史与文化。
- 苍梧:代表着远古与神秘。
- 弓剑:象征战争与生死的隔离。
- 木铎: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无情。
- 江河:代表着悲痛与哀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珠丘”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珠山
- B. 苍梧
- C. 九土
- D. 墨江
-
“木铎无声兮岁月换”中“木铎”象征什么?
- A. 战争
- B. 时间的流逝
- C. 自然
- D. 诗歌
-
诗中提到的“江河倾泪”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悲痛
- C. 愤怒
- D. 宁静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抒发对国家动荡的忧虑,但更侧重于个人的感情与历史的交织。
- 李白《将进酒》:则表现出一种对生命的豪情与乐观,形成鲜明对比。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对生死的感慨与对离别的思考,与本诗主旨相似,但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入门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