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归社图》
时间: 2025-01-19 17:26: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典午山河将欲晚,为米折腰贤士懒。伤哉侍中富贵,蔑如事闲散。先生晋代名臣孙,遥遥华冑为清门。虽官彭泽绾印绶,岂若栗里娱琴尊。归去来辞写胸臆,便买兰舟寻旧宅。五株绿柳摇春光,三径黄花艳秋色。鸣鸡吠犬开柴扉,林风。
白话文翻译:
夕阳照耀着山河,我已感到夜幕降临。为了生计而低头的贤士们,早已心生懒惰。可怜那些身居高位的侍中,真是如同空闲无事的闲散人。先生孙权乃是晋朝的名臣,身世显赫,出自名门。即使身为彭泽的官员,佩戴着印绶,怎能比得上在栗里悠然自得地弹琴呢?我写下《归去来辞》来表达我的心声,决定买一只兰舟去寻找我的旧居。五株绿色的柳树在春光中摇曳,三条小径上的黄花在秋色中绚烂。听见鸡鸣狗吠,打开柴扉,林间的微风轻轻吹来。
注释:
- 典午:指的是夕阳西下的时刻。
- 贤士懒:指那些有才德的人因为生计而不得不屈从于世俗,变得懒散。
- 侍中:古代官名,指在皇帝身边侍奉的官员。
- 清门:指名门望族。
- 彭泽:指的是彭泽县,古代名士陶渊明曾在此任职。
- 栗里:陶渊明的隐居之所,象征清静和恬淡的生活。
- 归去来辞:出自陶渊明的诗作,表达归隐的愿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庸,明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颇受陶渊明影响。他的作品常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纷扰的厌倦。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显然受到陶渊明的影响,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反映了明代士人的生活困境和精神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夕阳下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生活的反思。开篇便以“典午山河将欲晚”引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忧伤的氛围,暗示着人生的无常与短暂。接着,诗人批判了那些为了生计而低头的贤士,表现了对世俗的无奈与失望。尤其是“伤哉侍中富贵,蔑如事闲散”,不仅揭示了高官的虚伪,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挣扎。
诗中提到的“先生晋代名臣孙”,勾勒出历史的沉重感,与后文中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形成鲜明对比。尽管身居高位,诗人仍然认为“岂若栗里娱琴尊”,这种对陶渊明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于清静生活的渴望。
最后,诗人描绘出五株绿柳、三径黄花的自然景象,生动而富有诗意,展现出隐士生活的美好。这种自然与人文的交融,既是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也是对现实生活的不屈服。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表现了对名利的鄙视,也流露出对自然生活的无限向往,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典午山河将欲晚:描述夕阳西下,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短暂。
- 为米折腰贤士懒:出于生计而不得不妥协的贤士,表现出对世俗的无奈。
- 伤哉侍中富贵,蔑如事闲散:高官的富贵与闲散生活相比,显得毫无意义,流露出对官场的批判。
- 先生晋代名臣孙:提到历史名臣,引发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
- 虽官彭泽绾印绶:即使身为官员,依旧无法抵挡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岂若栗里娱琴尊:比喻陶渊明的生活,强调隐逸的乐趣。
- 归去来辞写胸臆:诗人表达归隐的愿望,表明内心的真实情感。
- 便买兰舟寻旧宅:诉说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属感。
- 五株绿柳摇春光:描绘春天的生机,象征希望与美好。
- 三径黄花艳秋色:秋天的花朵绚烂,体现出自然的轮转与生命的变化。
- 鸣鸡吠犬开柴扉:日常生活场景,营造出一种安宁的乡村氛围。
- 林风:自然的轻风,象征心灵的宁静与舒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岂若栗里娱琴尊”,将隐逸生活与官场生活对比,形象生动。
- 拟人:如“五株绿柳摇春光”,赋予自然以生命,增加诗的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多有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陶渊明的隐逸生活为理想,反映了对名利的蔑视与对自然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追求自我真实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夕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人生的短暂。
- 柳树: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黄花:象征秋天的丰收与美丽。
- 鸡鸣犬吠:象征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安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哪位历史人物是晋代名臣? A. 陶渊明 B. 孙权 C. 王羲之
-
诗中描述的“归去来辞”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权力的追求 B.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C. 对名利的渴望
-
“鸣鸡吠犬开柴扉”描绘了什么样的生活场景? A. 乡村的宁静 B. 都市的繁忙 C. 战争的残酷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强调了对田园生活的理想化,徐庸的《陶渊明归社图》则在批判世俗与追求理想之间做了更深入的探讨。两者都体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徐庸的诗更显现出对现实的不满。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选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陶渊明及其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