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朱希真二首》

时间: 2025-01-01 13:50:47

禅榻仍兼卧,蒲团稳著绵。

自疑方外客,犹费县官钱。

意懒如闻道,身閒似得仙。

何当集兰若,已办泛湖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禅榻仍兼卧,蒲团稳著绵。自疑方外客,犹费县官钱。意懒如闻道,身閒似得仙。何当集兰若,已办泛湖船。

白话文翻译: 在禅榻上依然躺卧,蒲团上稳稳地铺着绵。自己怀疑是方外的客人,却还在花费县官的钱。心意懒散如同听到了道,身体闲适好似得到了仙。何时才能聚集在兰若,已经准备好了泛舟湖上的船。

注释:

  • 禅榻:僧人坐禅时所用的床榻。
  • 蒲团:用蒲草编成的圆形坐垫,常用于打坐。
  • 方外客:指超脱世俗的人,常指僧人或道士。
  • 县官钱:指官府提供的费用或俸禄。
  • 意懒:心意懒散,不积极。
  • 闻道:领悟道理或佛法。
  • 身閒:身体闲适,无事可做。
  • 得仙:比喻达到超脱世俗的境界。
  • 兰若:指寺庙。
  • 泛湖船:指在湖上泛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嵲(约1096-1148),字巨山,号紫微,南宋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首诗是张嵲在宋代创作的,反映了他对禅修生活的体验和对世俗的超越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嵲在禅修时所作,表达了他对禅修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对世俗的超脱感。诗中透露出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禅修生活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的超脱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禅榻仍兼卧,蒲团稳著绵”描绘了禅修时的宁静环境,而“自疑方外客,犹费县官钱”则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的疏离感。后两句“意懒如闻道,身閒似得仙”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内心的闲适和超脱,最后以“何当集兰若,已办泛湖船”表达了对未来隐逸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禅修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禅榻仍兼卧,蒲团稳著绵:描绘了禅修时的宁静环境,禅榻和蒲团是禅修的必备物品,稳著绵则增加了舒适感。
  2. 自疑方外客,犹费县官钱: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的疏离感,自疑为方外客,却还在花费县官的钱,暗示了对世俗的不满。
  3. 意懒如闻道,身閒似得仙:强调了作者内心的闲适和超脱,意懒如闻道,身閒似得仙,表达了对禅修生活的深刻体验。
  4. 何当集兰若,已办泛湖船:表达了对未来隐逸生活的向往,何当集兰若,已办泛湖船,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意懒如闻道,身閒似得仙”中的“如闻道”和“似得仙”,通过比喻强调了作者内心的闲适和超脱。
  • 对仗:如“禅榻仍兼卧,蒲团稳著绵”中的“禅榻”和“蒲团”,“仍兼卧”和“稳著绵”,通过对仗增加了诗句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作者对禅修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对世俗的超脱感。通过描绘禅修时的宁静环境,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作者内心的闲适和超脱。

意象分析:

  • 禅榻、蒲团:禅修的必备物品,象征宁静和舒适。
  • 方外客:超脱世俗的人,象征超脱和疏离。
  • 闻道、得仙:象征领悟道理和达到超脱世俗的境界。
  • 兰若、泛湖船:象征隐逸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禅榻仍兼卧”中的“禅榻”是指什么? A. 僧人坐禅时所用的床榻 B. 僧人睡觉时所用的床榻 C. 僧人打坐时所用的床榻 D. 僧人休息时所用的床榻 答案:A

  2. 诗中“自疑方外客”中的“方外客”是指什么? A. 超脱世俗的人 B. 世俗中的人 C. 方外的朋友 D. 方外的亲戚 答案:A

  3. 诗中“意懒如闻道”中的“闻道”是指什么? A. 听到道士的声音 B. 领悟道理或佛法 C. 听到道路的声音 D. 听到道家的声音 答案:B

  4. 诗中“身閒似得仙”中的“得仙”是指什么? A. 得到仙人的帮助 B. 达到超脱世俗的境界 C. 得到仙人的指点 D. 得到仙人的礼物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 苏轼的《赤壁赋》: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世俗的超脱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对比:

  • 张嵲的《次韵朱希真二首》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但张嵲的诗更侧重于禅修生活的体验,而王维的诗则更侧重于自然景观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嵲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王维诗选》:收录了王维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苏轼诗选》:收录了苏轼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