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八日发潭州后得绝句四十首》

时间: 2025-01-04 13:25:38

晓山能浅复能深,浅似朝晴深似阴。

山色岂知朝暮改,行人自费短长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晓山能浅复能深,浅似朝晴深似阴。山色岂知朝暮改,行人自费短长吟。

白话文翻译:

清晨的山色既能显得浅淡,又能显得深沉,浅淡时如同朝阳下的晴朗,深沉时如同阴天的昏暗。山色本身并不知道早晚的变化,而行人却因此费尽心思,吟咏着长短不一的诗句。

注释:

  • 晓山:清晨的山。
  • 浅复能深:形容山色的变化,从浅淡到深沉。
  • 朝晴:早晨的晴朗天气。
  • 深似阴:深沉得像阴天。
  • 岂知:哪里知道。
  • 朝暮改:早晚的变化。
  • 行人:旅人,行人。
  • 自费短长吟:自己费心吟咏长短不一的诗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微感受。这首诗是他在旅途中所作,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感慨和对旅途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蕃在八月八日离开潭州(今湖南长沙)后所作,共四十首绝句。这首诗通过对清晨山色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感慨,以及对旅途生活的深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晨的山色为切入点,通过对比山色的浅淡与深沉,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诗中的“晓山能浅复能深”一句,既是对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也是对人生境遇的隐喻。诗人认为山色并不知道早晚的变化,而行人却因此费尽心思,吟咏着长短不一的诗句,这反映了诗人对旅途生活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晓山能浅复能深”:这句诗描绘了清晨山色的变化,从浅淡到深沉,形象生动。
  • “浅似朝晴深似阴”:这句诗通过比喻,将山色的浅淡比作朝阳下的晴朗,将山色的深沉比作阴天的昏暗,增强了形象感。
  • “山色岂知朝暮改”: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感慨,认为山色本身并不知道早晚的变化。
  • “行人自费短长吟”: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旅途生活的思考,认为行人因为山色的变化而费尽心思,吟咏着长短不一的诗句。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使用了“浅似朝晴深似阴”的比喻,增强了形象感。
  • 拟人:诗中使用了“山色岂知朝暮改”的拟人手法,赋予山色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清晨山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感慨和对旅途生活的思考。诗人认为山色并不知道早晚的变化,而行人却因此费尽心思,吟咏着长短不一的诗句,这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 晓山:清晨的山,象征着新的一天和新的开始。
  • 朝晴:早晨的晴朗天气,象征着希望和光明。
  • 深似阴:深沉得像阴天,象征着忧郁和沉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晓山”指的是什么? A. 清晨的山 B. 傍晚的山 C. 雨后的山 D. 雪后的山 答案:A

  2. 诗中的“浅似朝晴深似阴”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A

  3. 诗中的“山色岂知朝暮改”表达了什么意思? A. 山色知道早晚的变化 B. 山色不知道早晚的变化 C. 山色喜欢早晚的变化 D. 山色讨厌早晚的变化 答案:B

  4. 诗中的“行人自费短长吟”反映了什么? A. 行人喜欢吟诗 B. 行人因为山色的变化而费尽心思 C. 行人讨厌吟诗 D. 行人讨厌山色的变化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题西林壁》: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 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对山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赵蕃的《八月八日发潭州后得绝句四十首》与苏轼的《题西林壁》:两首诗都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但赵蕃的诗更加注重对自然变化的观察,而苏轼的诗更加注重对人生哲理的探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并对他的诗风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 《宋诗鉴赏辞典》:对宋代诗人的作品进行了详细的鉴赏和分析,是研究宋诗的重要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