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兴十一首 其四》

时间: 2025-01-20 01:17:30

截竹钩丝作钓筒,半缠苍石著波中。

忽焉快跃知鱼中,相语相呼促短篷。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漫兴十一首 其四 赵蕃 〔宋代〕

截竹钩丝作钓筒,半缠苍石著波中。 忽焉快跃知鱼中,相语相呼促短篷。

白话文翻译:

用竹子截取并加上丝线做成钓筒,半缠在青石上放入水中。 忽然间钓筒快速跃动,知道是有鱼上钩了,互相呼唤着催促着拉起短篷。

注释:

  • 截竹钩丝:指用竹子截取并加上丝线做成钓筒。
  • 半缠苍石:钓筒半缠在青石上。
  • 忽焉快跃:忽然间钓筒快速跃动。
  • 相语相呼:互相呼唤着。
  • 促短篷:催促着拉起短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之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首诗是他在隐居生活中所作,通过描写钓鱼的情景,展现了他的闲适心情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蕃在隐居生活中所作,通过描写钓鱼的情景,展现了他的闲适心情和对自然的热爱。在宋代,文人多有隐逸之风,赵蕃的这首诗正是这种风气的体现。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钓鱼图景。首句“截竹钩丝作钓筒”,直接点明了钓鱼的工具,用竹子和丝线制作钓筒,显得朴素而自然。第二句“半缠苍石著波中”,将钓筒半缠在青石上,放入水中,形成了一幅静谧的画面。第三句“忽焉快跃知鱼中”,忽然间钓筒快速跃动,生动地表现了鱼儿上钩的情景。最后一句“相语相呼促短篷”,互相呼唤着催促着拉起短篷,展现了钓鱼时的欢乐和紧张气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清新,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截竹钩丝作钓筒”,直接点明了钓鱼的工具,用竹子和丝线制作钓筒,显得朴素而自然。
  • 第二句“半缠苍石著波中”,将钓筒半缠在青石上,放入水中,形成了一幅静谧的画面。
  • 第三句“忽焉快跃知鱼中”,忽然间钓筒快速跃动,生动地表现了鱼儿上钩的情景。
  • 最后一句“相语相呼促短篷”,互相呼唤着催促着拉起短篷,展现了钓鱼时的欢乐和紧张气氛。

修辞手法:

  • 拟人:诗中“相语相呼”运用了拟人手法,将钓筒和钓鱼者赋予了人的行为和情感,增强了诗歌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写钓鱼的情景,展现了作者的闲适心情和对自然的热爱,表达了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简单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钓筒:象征着钓鱼的工具,也是整首诗的核心意象。
  • 苍石:象征着自然的静谧和坚韧。
  • 波中:象征着水的动态和生命的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截竹钩丝作钓筒”中的“截竹钩丝”指的是什么? A. 用竹子和丝线制作钓筒 B. 用竹子和铁丝制作钓筒 C. 用竹子和麻线制作钓筒 D. 用竹子和棉线制作钓筒

  2. 诗中“半缠苍石著波中”中的“苍石”象征着什么? A. 自然的静谧和坚韧 B. 自然的柔软和脆弱 C. 自然的美丽和多彩 D. 自然的神秘和深邃

  3. 诗中“忽焉快跃知鱼中”中的“忽焉快跃”表现了什么? A. 钓筒的静止 B. 钓筒的缓慢移动 C. 钓筒的快速跃动 D. 钓筒的平稳下沉

答案: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诗也描写了钓鱼的情景,但更多地展现了作者的豪放和激情。
  • 王维《鹿柴》:这首诗通过描写山林的静谧,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赵蕃的《漫兴十一首 其四》与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相比,赵蕃的诗更加朴素自然,而苏轼的诗则更加豪放激情。
  • 赵蕃的《漫兴十一首 其四》与王维的《鹿柴》相比,赵蕃的诗更加生动活泼,而王维的诗则更加静谧深沉。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和创作特点。
  • 《唐宋诗鉴赏辞典》:收录了苏轼和王维的诗作,可以进行更深入的诗词鉴赏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