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尚居士
作者: 张元干 〔宋代〕
卜室高垣桑柘边,
空中来往尽飞仙。
似闻一举三千里,
更待成功上九天。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居的理想环境,诗人在高高的屋檐边,桑树和柘树之间,仿佛看见空中飞来的仙人。似乎听到他们一举千里,似乎在等待自己成功飞升上九天。
注释:
- 卜室:指的是隐居的房屋。
- 高垣:高大的围墙或房屋。
- 桑柘:桑树和柘树,都是常见的树木,象征隐逸生活的环境。
- 飞仙:指神仙或超凡脱俗的人。
- 一举三千里:形容一飞而去,距离极远。
- 上九天:指升入天界,达到极高的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元干,字子真,号高尚居士,生活在宋代,主要以词作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隐逸生活,追求自然与内心的和谐,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隐逸生活的理想时期,反映了诗人对自由与世俗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超脱现实、追求长生不老的渴望。
诗歌鉴赏:
《高尚居士》以其清新脱俗的意境和对隐逸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中描绘的环境,桑柘环绕的高墙,给人一种宁静、安逸的感觉,仿佛置身于桃花源中。飞仙的意象则代表了诗人心中的理想境界,象征着对自由、超脱的渴望。
诗的后两句,描绘了飞仙的轻盈与快速,"一举三千里"形象地表现了此种超凡脱俗的能力,而"更待成功上九天"则表达了诗人对自身理想的追求与期待。这种追求不仅是对自然的向往,也是对精神世界的探索。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深刻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的超脱,体现了宋代文人对隐逸精神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卜室高垣桑柘边:描绘一个隐居的环境,既有高墙也有树木,暗示诗人的隐逸生活。
- 空中来往尽飞仙:表现了诗人对超凡境界的追求,飞仙象征着理想与自由。
- 似闻一举三千里:形象地表达了飞仙的轻盈与快速,体现了理想的追求。
- 更待成功上九天:反映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渴望实现精神上的升华。
修辞手法:
- 比喻:飞仙作为理想的象征,表现了诗人对自由和超脱的向往。
- 对仗:整首诗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一举三千里,强调了理想境界的遥远与神奇。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表现了对超脱现实、实现理想的渴望,体现了诗人追求自由与精神升华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桑柘:象征隐逸生活的自然环境,代表宁静与安逸。
- 飞仙:象征超脱与理想的追求,代表诗人对自由的向往。
- 九天:象征高远的理想境界,代表追求精神上的升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飞仙”象征什么? A) 现实生活
B) 超凡脱俗的理想
C) 个人成就
D) 自然景观 -
诗人期望自己能达到什么境界? A) 世俗的成功
B) 物质的富有
C) 精神的自由与升华
D) 社会的认可 -
“一举三千里”在诗中表现了什么? A) 飞翔的速度
B) 理想的遥远
C) 个人的奋斗
D) 自然的美丽
答案:
- B) 超凡脱俗的理想
- C) 精神的自由与升华
- B) 理想的遥远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陶渊明与张元干的作品均描绘了隐逸生活的理想,但陶渊明更侧重于对田园生活的描绘,而张元干则强调了对精神自由的追求。两者都体现了对世俗的超脱,但表达方式和意象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陶渊明集》
- 《王维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