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洞霄宫
作者: 王与能 〔宋代〕
洞霄飞杖屦,人境共真清。
天柱擎峰出,丹泉迸霤生。
栖岩遗隐迹,漱石洗虚名。
珍重乐斯者,微吟谩纪行。
白话文翻译:
在洞霄宫中,飞翔的杖子和鞋子,仿佛人间的境界一样清澈。
天柱高耸,峰峦拔地而起,丹泉奔涌而出,水流如同喷涌。
栖息在岩石上的隐者留下了痕迹,洗净了那些虚名。
珍惜那些享受乐趣的人,轻声吟唱,漫无目的地游历。
注释:
- 洞霄宫: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着高洁的境界。
- 飞杖屦:象征轻松的游历方式。
- 人境:人间的境界。
- 天柱:指高耸的山峰。
- 丹泉:指美丽而清澈的泉水。
- 漱石:用水洗涤石头,象征洗净名利的虚华。
- 乐斯者:指那些享受生活乐趣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与能,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山水诗闻名,常描绘自然之美,追求清净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王与能游览洞霄宫时,表达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隐者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对功名利禄的淡泊。
诗歌鉴赏:
《游洞霄宫》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与隐逸生活的诗作。诗中通过对洞霄宫的描绘,展现了清新脱俗的自然风光,体现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开篇以“洞霄飞杖屦”引入,给人一种轻盈飞舞的感觉,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接着,通过“天柱擎峰出,丹泉迸霤生”,展现出雄伟的山峰与奔涌的泉水,构成了一幅壮丽的自然画卷。
诗中“栖岩遗隐迹,漱石洗虚名”句子深刻,表达了对隐者生活的向往与对浮名的厌倦,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清净,令人反思生活的真正意义。最后一句“珍重乐斯者,微吟谩纪行”,则引导读者珍惜那些懂得享受生活的人,体现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哲思。
整首诗在意象的选择上,巧妙地结合了自然景观与内心情感,深刻而隽永,使人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真理的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洞霄飞杖屦:描绘出在洞霄宫中,轻松自在的游历状态。
- 人境共真清:强调自然与人间的清净和谐。
- 天柱擎峰出:天柱指的是高山,象征着自然的壮丽。
- 丹泉迸霤生:清澈的泉水从岩石中涌出,象征生机与活力。
- 栖岩遗隐迹:隐者在此居住,留下了他们的痕迹。
- 漱石洗虚名:象征着对虚名的超越与洗净。
- 珍重乐斯者:强调珍惜那些懂得享受生活的人。
- 微吟谩纪行:轻声吟唱,随意地记录旅途的点滴。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如“天柱擎峰出”与“丹泉迸霤生”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具有深刻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洞霄:象征着清净、超脱的境界。
- 天柱:象征着高耸、伟岸的气势。
- 丹泉:象征着生命与活力。
- 隐者:象征着追求内心宁静的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洞霄宫”象征什么?
- A. 仙境
- B. 战场
- C. 市集
-
“栖岩遗隐迹”中的“隐”字指的是?
- A. 隐藏
- B. 隐士
- C. 隐喻
-
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态度是?
- A. 追求
- B. 淡泊
- C. 不在乎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 by 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王与能的《游洞霄宫》与李白的《庐山谣》都描绘了自然的壮丽,但王与能更注重内心的宁静和超脱,而李白则表现出对历史的感慨与人生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王与能诗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