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道中》
时间: 2025-01-08 01:41: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邮道中
作者: 查奕照 〔清代〕
板渚扬帆过竹西,
疏杨三十六湖堤。
刈蒲成束高于屋,
卖鸭论双贱似泥。
甓社画桥夸米芾,
藕塘战垒说刘猊。
家家但祝田畴固,
吹火篱根傍钓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高邮地区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象。诗人乘船经过竹西,看到疏落的杨树和三十六条湖堤;农民收割蒲草成束比屋子还高,卖鸭子时的价格像泥土一样便宜;甓社的画桥让人想起米芾的书法,藕塘的战垒则提到刘猊;每家每户都祈愿田地丰收,火炉旁边有人在钓鱼。
注释
- 板渚: 指一种水边的地方或小洲。
- 竹西: 可能是地名,指靠近竹林的地方。
- 疏杨: 疏落的杨树。
- 三十六湖堤: 指高邮地区众多湖泊的堤岸。
- 刈蒲: 收割蒲草。
- 甓社: 地名,可能是指某个地方的社区。
- 米芾: 书法家,著名的书法作品。
- 刘猊: 可能指某位古代名人或其事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查奕照是清代的一位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乡村生活的美好。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旅途中,反映了高邮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表达了对乡土的深厚感情。
诗歌鉴赏
《高邮道中》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高邮的湖泊、田野与乡村生活,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与眷恋。开篇“板渚扬帆过竹西”,便带领读者进入了一个充满生机的水乡画面,诗人通过船行的视角,细致地观察周围的景物,表现出一种游历的愉悦和对大自然的赞美。诗中的“疏杨三十六湖堤”更是把湖堤的宽广和树木的稀疏描绘得恰如其分,形成了一幅生动的乡村画卷。
后半部分通过对“卖鸭论双贱似泥”的描写,展示了乡村生活的朴实与艰辛。农民们日复一日的辛勤劳作,换来的却是微薄的收入,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农村经济的艰难。接着提到的“甓社画桥夸米芾”和“藕塘战垒说刘猊”,则通过历史典故将个人与文化历史相连接,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厚度。
最后两句“家家但祝田畴固,吹火篱根傍钓矶”更是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人们对丰收的期盼与生活的简单幸福,这种对家园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执着,恰如其分地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基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板渚扬帆过竹西: 描述了乘船行驶的情景,使人感受到一幅流动的画面。
- 疏杨三十六湖堤: 通过“疏杨”描绘出湖边的宁静与自然。
- 刈蒲成束高于屋: 反映农民生活的艰辛,蒲草的丰收象征着勤劳的成果。
- 卖鸭论双贱似泥: 通过比喻表达了农村经济的困境。
- 甓社画桥夸米芾: 提及文化名人,增添了文化底蕴。
- 藕塘战垒说刘猊: 进一步引入历史典故,丰富诗的内涵。
- 家家但祝田畴固: 表达了农民对丰收的期待。
- 吹火篱根傍钓矶: 描绘了宁静的乡村生活,表现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态度。
-
修辞手法:
- 对仗: 如“刈蒲成束高于屋,卖鸭论双贱似泥”。
- 比喻: “贱似泥”形象地表达了鸭子的便宜。
- 典故: 通过提及米芾与刘猊,增强了诗歌的文化深度。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与人文历史的交织,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与对农村生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乡村的美丽与艰辛。
意象分析
- 竹西: 象征着自然与宁静。
- 湖堤: 代表乡村的生活环境。
- 蒲草: 象征着勤劳与收获。
- 鸭子: 反映农村经济的困境。
- 画桥: 文化与艺术的象征。
- 田畴: 代表着丰收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卖鸭论双贱似泥”是指什么?
- A) 鸭子价格很高
- B) 鸭子价格很便宜
- C) 鸭子数量很多
-
“甓社画桥夸米芾”中提到的米芾是:
- A) 一位书法家
- B) 一位诗人
- C) 一位画家
-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城市生活的向往
- B) 对农村生活的满足与期待
- C) 对过往历史的追忆
答案: 1-B, 2-A,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乡村四月》 by 贺知章:描绘乡村生活的诗作。
- 《江雪》 by 柳宗元:反映自然与孤独的诗。
诗词对比:
- 《游山西村》 by 陶渊明:同样描绘乡村生活,但更强调个人的隐逸心态。
- 《渔歌子》 by 李白:描写水乡的美丽与生活的恬淡,风格清新。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诗经与古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