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作南州客,归来东海滨。
尚怀忧世志,忍说在家贫。
老作山林计,梦随车马尘。
郁孤台上月,无复照诗人。
白话文翻译:
我回忆起曾经在南方做客的情景,如今归来到了东海的海滨。心中仍然怀有忧国忧民的志向,却又不愿提起在家时的贫困。年纪渐老,我打算隐居于山林,但梦中仍然随车马的尘土而起。郁孤台上的明月,已经不再照耀我这个诗人。
注释:
- 南州:指南方地区,通常是指江南一带,风景优美,适合居住。
- 东海滨:指东海边,诗人归来之地。
- 忧世志:忧虑国家和社会的志向,表现出诗人的忧国情怀。
- 忍说在家贫:不愿意说自己在家中的贫穷,显得有些无奈和自嘲。
- 山林计:打算隐居于山林的计划,表达对世俗的逃避。
- 郁孤台:一个地名,象征孤独和思念。
- 照诗人:明月不再照耀诗人,暗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失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复古,字希孟,号静斋,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末年,卒于南宋初年。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对社会的关心和对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诗人归乡之际,内心充满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反映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诗人虽归于故乡,但心中仍挂念国家,表现出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怀旧的情感为主线,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无奈。开头两句,诗人追忆昔日南州的客居生活,描绘了他对美好时光的怀念。而当他回到东海的海滨时,却发现内心仍然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无法忘怀自己的家境贫困。
接下来的两句,诗人自嘲年纪渐长,打算隐居于山林,但内心的梦境依然被世俗的车马尘土所困扰,显示出他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最后一句提到“郁孤台上月”,更是将诗人的孤独感推向高潮,明月曾经照耀的光辉如今已不再,诗人感到被遗忘的失落。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未来的迷茫,充满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忆作南州客:怀念曾经在南方做客的时光,表现出对过往的留恋。
- 归来东海滨:归乡时的情景,突显出对家乡的亲切感。
- 尚怀忧世志:虽然回到家乡,但心中仍然挂念国家的前途。
- 忍说在家贫:对现实生活的无奈,表明诗人不愿意提及自己的贫困。
- 老作山林计:计划隐退山林,显示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 梦随车马尘:梦境中仍然被世俗牵绊,表明内心的动荡。
- 郁孤台上月:描绘孤独的环境,暗示诗人的内心孤独。
- 无复照诗人:明月不再照耀,象征着诗人失去的光辉和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明月”来象征诗人的理想和追求。
- 对仗:前后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隐喻:将车马尘喻为世俗的繁华与浮躁,揭示诗人内心的矛盾。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现实生活的无奈,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社会的关切,情感深邃,令人动容。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州:美好回忆的象征。
- 东海:归乡的方向,代表着归属感。
- 月亮:象征理想、梦想以及孤独感。
- 山林:隐士生活的理想,反映对世俗的逃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怀念的地点是哪里?
A. 北方
B. 南方
C. 西方
D. 东方 -
诗中提到的“郁孤台”主要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孤独
C. 忧愁
D. 幸福 -
诗人打算隐居的地方是?
A. 城市
B. 山林
C. 海边
D. 村庄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夜泊牛津》——张继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戴复古的《归后遣书问讯李敷文》更关注于现实的无奈与对社会的忧虑,而李白的作品则更多地流露出对亲人的思念与对故乡的眷恋。两者均有对月的描写,但情感基调各异,前者更为孤独,后者则更加温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戴复古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