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早朝诗(十四首)
向曙趋朝玉佩和,露华满地湿绯罗。
更番奏对银台罢,听得西班唤六科。
白话文翻译:
清晨时分,佩戴玉佩的我急匆匆地走向朝廷,露水洒满了地面,湿润了绯红色的罗裙。更换了奏章后,我在银台上听见西班的呼唤,叫来了六科的官员。
注释:
- 向曙:朝向黎明,指清晨。
- 玉佩:佩戴的玉制饰品,象征身份和地位。
- 露华:露水的光华,形容清晨的露水。
- 湿绯罗:绯罗是红色的丝绸,湿润的罗裙。
- 更番:更换、轮换。
- 奏对:向皇帝奏报。
- 银台:指朝廷的议事之处。
- 西班:指西班的官员,可能是某个特定的职务。
- 六科:古代官署的名称,指六个部门的官员。
典故解析:
本诗描绘了诗人早朝的情景,反映了明代官员的生活状态。诗中提到的“玉佩”、“露华”不仅是诗人身份的象征,也暗示了清晨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子器,明代诗人,擅长诗词,风格清新典雅,常以自然景物、朝廷生活为题材,歌颂忠诚和清白。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科举制度盛行之际,诗人通过描写早朝的场景,展现了官员的责任感和对朝廷的忠诚。
诗歌鉴赏:
这首早朝诗通过清晨的景象,展现了诗人作为一名官员的生活状态与内心感受。开篇以“向曙趋朝玉佩和”描绘了清晨的宁静与美好,玉佩的佩戴不仅代表了身份,也暗示了诗人的心情与责任感。接下来的“露华满地湿绯罗”则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让读者感受到清晨的清新气息,露水滋润了绯红色的罗裙,给人一种美丽而清新的视觉体验。
“更番奏对银台罢”则引入了朝廷的议事氛围,诗人不仅在享受清晨的美好,也在为国家事务奔波。这种责任感与清晨的美好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官员的辛劳与奉献。而“听得西班唤六科”则突出了朝廷的忙碌与复杂,诗人身处其中,感受到的是一种责任与使命。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真挚,既有清晨的自然美,又有朝廷生活的忙碌,体现了诗人在清晨时分对生活的深思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向曙趋朝玉佩和:清晨走向朝廷,佩戴着玉佩,显得格外和谐美丽。
- 露华满地湿绯罗:露水洒满地面,湿润了绯红的罗裙,描绘出一种清新的早晨气氛。
- 更番奏对银台罢:更换奏章,结束了在银台的议事。
- 听得西班唤六科:听到西班官员叫来了六科的官员,反映了朝廷的运作。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间的对仗工整,如“向曙”与“露华”、“更番”与“听得”。
- 比喻:露水与裙子之间的关系,暗示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
- 意象:玉佩、露华、绯罗等意象相结合,构成了一幅优美的清晨图景。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清晨美好景象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作为一名官员的责任感与对朝廷生活的思考,展现了忠诚与奉献的主题。
意象分析:
- 玉佩:象征身份与地位,代表着诗人的责任。
- 露华:象征清晨的美好,暗示生命的活力。
- 绯罗:代表着诗人的身份和清晨的宁静优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露华”指的是什么?
- A. 露水的光华
- B. 露天的景象
- C. 一种花卉
-
诗人描绘清晨的意图是什么?
- A. 表达清晨的宁静
- B. 描述朝廷的忙碌
- C. 赞美自然的美
-
“更番奏对银台罢”中的“银台”指的是什么?
- A. 官员的住所
- B. 朝廷的议事之处
- C. 一种乐器
答案:
- A. 露水的光华
- A. 表达清晨的宁静
- B. 朝廷的议事之处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韩愈
- 《春晓》 - 孟浩然
诗词对比: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与本诗在描写清晨的景象上有相似之处,但前者更侧重于春天的生机,而本诗则强调了官员的责任与朝廷的生活。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杨子器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