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泖登塔》

时间: 2025-01-16 22:32:51

古塔凌波立,烟村万绿分。

铎声寒似雨,帆影淡于云。

景埒金山寺,仙怀玉笥君。

秦城渺何在,渔唱倚阑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古塔凌波立,烟村万绿分。
铎声寒似雨,帆影淡于云。
景埒金山寺,仙怀玉笥君。
秦城渺何在,渔唱倚阑闻。

白话文翻译:

这座古老的塔屹立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远处的烟雾缭绕的村庄被万绿的树木分隔开来。钟声如同寒冷的雨水般清脆,船影在云间微微晃动。往前望去,可以看到金山寺的景致,心中仿佛寄托着对神仙的向往。秦城如今已是渺茫无影,只有渔夫的歌声依稀传来,伴着我倚在栏杆上沉思。

注释:

  • 古塔:古老的塔,通常指寺庙或道观中的塔。
  • 凌波:在波面上屹立,形容塔的高耸和孤傲。
  • 铎声:古代寺庙中使用的钟声。
  • 帆影:船的影子,形容水面上的船只。
  • 金山寺:指佛教寺院,通常以金山为名。
  • 仙怀:向往神仙的心情。
  • 玉笥君:传说中的仙人,象征高洁的志向。
  • 秦城:古代秦朝的都城,表示时间的变迁。
  • 渔唱:渔夫的歌声,传统乡村生活的表现。

典故解析:

  • 秦城:象征历史的变迁,古代秦朝的都城现在已不复存在,代表着岁月的流逝与人世的无常。
  • 金山寺:与佛教文化相关,表现出诗人对宗教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廖景文,清代诗人,生于1714年,卒年未知。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山水风光,常以细腻的笔触表达内心情感与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游览古塔的场景,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抒发内心的感慨和对历史的思考,反映了清代社会的文化氛围。

诗歌鉴赏:

《渡泖登塔》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世俗与仙境的思考。诗中描绘的古塔,坐落于波光粼粼的水面,给人一种悠远而神秘的感觉。尤其是“铎声寒似雨,帆影淡于云”一句,钟声的清冷与船影的朦胧形成鲜明对比,生动地传达出一种孤独与宁静的氛围。诗的最后两句更是引人深思,秦城的渺茫与渔唱的悠然,表现了人对历史的追溯与对现实的感悟。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生命的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古塔凌波立:古老的塔屹立在波面上,展现了塔的高耸与孤独。
  2. 烟村万绿分:远处的村庄被绿色的树木环绕,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景象。
  3. 铎声寒似雨:钟声清冷,像雨水一样,让人感到一丝寒意。
  4. 帆影淡于云:船的影子轻柔而淡薄,给人一种飘渺的感觉。
  5. 景埒金山寺:金山寺的风景映入眼帘,心中充满了对神仙的向往。
  6. 仙怀玉笥君:向往高洁的理想,与仙人心灵相通。
  7. 秦城渺何在:古老的秦城已无影无踪,象征着历史的消逝。
  8. 渔唱倚阑闻:渔夫的歌声在耳边飘荡,诗人依靠栏杆沉思。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铎声寒似雨”,通过比喻增强了钟声的冷清感。
  • 对仗:整首诗分为上下两联,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自然景物与人文情感的结合,形成了丰富的意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人与自然、历史的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塔:象征着历史和文化的积淀。
  • 烟村:代表着乡村的宁静与美好。
  • 铎声:象征着宗教的庄重与内心的宁静。
  • 帆影:象征着自由与流动的生活。
  • 秦城:历史的象征,唤起对过去的思索。
  • 渔唱:象征着平凡生活的乐趣与安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古塔凌波立中的“凌波”指的是什么?

    • A. 在波上
    • B. 在云中
    • C. 在山上
  2. “铎声寒似雨”中的“铎”指的是:

    • A. 钟声
    • B. 号角
    • C. 笛声
  3. 诗中提到的“金山寺”主要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 A. 对财富的渴望
    • B. 对宗教的向往
    • C. 对权力的追求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孟浩然《春晓》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更加注重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 孟浩然的《春晓》则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鉴赏辞典》
  • 《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