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

时间: 2025-01-04 13:01:29

情知是梦无凭了。

好梦依然少。

单于吹尽五更风。

谁见梅花如泪、不言中。

儿童问我今何在。

烟雨楼台改。

江山画出古今愁。

人与落花何处、水空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谒金门
作者:朱子厚 〔宋代〕

情知是梦无凭了。
好梦依然少。
单于吹尽五更风。
谁见梅花如泪不言中。
儿童问我今何在。
烟雨楼台改。
江山画出古今愁。
人与落花何处水空流。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我知道这只是一个没有依据的梦,好梦本就稀少。单于的号角声吹散了五更的寒风,谁看见梅花在无言的泪水中默默流淌?儿童问我如今身在何处,烟雨中的楼台已然改变。江山的画卷上描绘着古今的愁苦,人和落花又在何处,水流空寂无边。

注释:

字词注释:

  • 单于: 古代匈奴的统治者,这里指北方的敌人。
  • 五更: 夜间的一个时辰,指凌晨。
  • 梅花: 梅花常象征孤独和坚韧,泪水则暗示忧愁。
  • 儿童: 这里指年轻一代,象征对未来的好奇。
  • 烟雨楼台: 形容模糊的景象,暗示时光流逝。

典故解析:

  • 梅花如泪: 梅花在古诗中常用于表达思乡和离愁的情感,泪水则加重了忧伤的情绪。
  • 江山画出古今愁: 这句话体现了历史的沉重感,江山的变迁和个人的愁苦交织在一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子厚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著称。他的作品多受儒家思想影响,常常在诗中表现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历史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动荡的年代,作者可能受到社会变迁和个人经历的影响,表达了对理想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谒金门》是一首充满感伤和思考的诗作,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美好梦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情对比。开篇通过“情知是梦无凭了”点明了诗人内心的失落,梦的无凭象征着理想的虚幻。接着,单于的号角吹散了梦境中的宁静,带来现实的冷酷,仿佛在告诉读者,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鸿沟。

梅花与泪水的结合不仅描绘了景物,更映射了诗人的情感。儿童的提问“今何在”则引发了对自身处境的反思,象征着年轻人对生活的探索与对未来的思考。而“烟雨楼台改”则是一种对历史沧桑的感慨,表达了时间的无情与变迁的必然。最后两句“江山画出古今愁,人与落花何处水空流”更是将个人的愁苦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表现出一种对历史的沉重感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情知是梦无凭了: 开篇直接表明了梦的虚幻,暗示对理想的怀疑。
  2. 好梦依然少: 描述美梦的稀少,反映现实的残酷。
  3. 单于吹尽五更风: 通过历史人物的出现,增强了诗的历史感。
  4. 谁见梅花如泪不言中: 梅花象征孤独与凄凉,泪水则是情感的流露。
  5. 儿童问我今何在: 引发对自身处境的思考,象征年轻一代的无畏与探索。
  6. 烟雨楼台改: 描述时间的流逝与变化,象征对历史的感叹。
  7. 江山画出古今愁: 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相结合,深化了主题。
  8. 人与落花何处水空流: 结尾处以哲理性的思考,传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触。

修辞手法:

  • 比喻: “梅花如泪”将花与泪水结合,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情感。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 拟人: “儿童问我”赋予儿童以探询的角色,增添了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历史的沉重感。诗人通过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的结合,展现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的无奈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 象征孤独与坚韧,常用来表达思乡与离愁。
  • 儿童: 代表年轻一代,象征着对未来的渴望与探索。
  • 江山: 代表历史的变迁,象征着时间的无情流逝。
  • 落花: 代表生命的脆弱与易逝,寓意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情知是梦无凭了”意为:
    A. 梦理想丰富
    B. 梦没有依据
    C. 梦常常实现
    D. 梦是美好的

  2. 诗中“儿童问我今何在”表达了什么?
    A. 对过去的怀念
    B. 对未来的探索
    C. 对理想的追求
    D. 对现实的无奈

  3. “人与落花何处水空流”中,水空流象征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生命的无常
    C. 愁苦的加深
    D. 理想的实现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春望》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 《如梦令》: 同样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对比,情感细腻。
  • 《春望》: 反映了历史变迁带来的愁苦,情感深沉。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选读》
  • 《朱子厚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