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相里秀才赴举》

时间: 2025-01-06 16:03:34

两上东堂不见春,文明重去有谁亲。

曾逢少海尊前客,

旧是神仙会里人。

已遂风云催化羽,却将雷电助烧鳞。

明年自此登龙后,回首荆门一路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相里秀才赴举
作者: 齐己 〔唐代〕

两上东堂不见春,
文明重去有谁亲。
曾逢少海尊前客,
旧是神仙会里人。
已遂风云催化羽,
却将雷电助烧鳞。
明年自此登龙后,
回首荆门一路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相里秀才赴京应试的祝福与惆怅。诗中提到两次在东堂相聚却未见春光,感慨人情冷暖;曾经在少海相遇,彼此都是神仙般的人物;如今已经顺风而去,期望能助他一臂之力;明年能如愿以偿,飞黄腾达,回首往日一路走来的艰辛。

注释:

  • 东堂:指东边的大厅,这里用来指代相聚的地方。
  • 文明重去:意为文才出众的人再次离去。
  • 少海:可能指少海的名士聚集之地。
  • 神仙会:形容高人聚集的场所。
  • 风云:比喻迅速变化的时局或运势。
  • 登龙:象征出人头地,飞黄腾达。
  • 荆门:地名,指荆门一带,代表着过去的经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齐己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生于公元779年,卒于公元835年。他以道教和佛教文化为背景,诗风清新脱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齐己的诗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善于用意象表达深邃的思想。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代科举盛行的时期,作者通过送别友人赴京应试,表现了对朋友的祝福与对前路的思考。诗中蕴含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反映了当时士人的心态。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结构上呈现出一种清新又富有层次感的美,前四句以对话式的叙述,表达了朋友相别的情感,而后四句则展现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过去的回忆。诗人通过“东堂”、“少海”等意象,展示了人际关系的变迁与时代的流转。在情感上,诗人既有对朋友前程的祝福,也有对自己处境的感慨,表现出一种复杂的情感交织。

诗中的“风云催化羽”与“雷电助烧鳞”形象地描绘了命运的变化,表达了希望与挑战并存的主题。最后一句“回首荆门一路尘”更是将个人的理想与人生的历程结合在一起,暗示了人生的艰辛与追求的意义,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两上东堂不见春:两次在东堂相聚却未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暗示人情冷漠。
  • 文明重去有谁亲:文才出众的人再次远去,留下孤独的身影。
  • 曾逢少海尊前客:曾经在少海相聚,彼此都是名士。
  • 旧是神仙会里人:形容昔日的高人聚会。
  • 已遂风云催化羽:已经顺应风云,欲展翅高飞。
  • 却将雷电助烧鳞:用雷电的力量助力,象征着突破与艰难。
  • 明年自此登龙后:期待明年能如愿以偿,成就非凡。
  • 回首荆门一路尘:回望过去,历经风霜,满是尘埃。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风云”、“雷电”比喻命运的变化与人生的挑战。
  • 对仗:如“已遂风云催化羽,却将雷电助烧鳞”,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自然景象传达情感,展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友人的祝福与对未来的期望,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艰辛历程的感慨。通过对比过去与未来,展现了士人追求理想的决心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堂:象征着聚会与人情。
  • :代表希望与生机。
  • 风云:象征着命运的变化。
  • 雷电:代表力量与冲击。
  • 荆门:象征着过去的经历与回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东堂”指代什么?

    • A. 自然景色
    • B. 聚会的地方
    • C. 书院
    • D. 商业街
  2. 诗中“风云”主要象征什么?

    • A. 天气变化
    • B. 人生理想
    • C. 命运变化
    • D. 自然现象
  3. “明年自此登龙后”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失落
    • B. 期待
    • C. 回忆
    • D. 愤怒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王勃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诗词对比:

  • 齐己《送相里秀才赴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表现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未来的期望,但王勃的诗歌更侧重于个人的理想与追求,而齐己的诗则更强调人际关系的变迁与人生的艰辛。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文学研究》
  • 《齐己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