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聊随汉使者,一上周王城。
片雨北郊晦,残阳西岭明。
野禽呼自别,香草问无名。
谁复黍讷咏,但兴箕颍情。
白话文翻译:
我随汉代的使者,第一次来到周王的故城。
细雨蒙蒙,让北郊变得模糊,残阳洒在西岭上显得明亮。
野禽在叫声中互相告别,芳香的草丛却无人识得名字。
如今还有谁来吟咏这黍米的悲伤,只有我兴起了箕颍的情怀。
注释:
- 聊:表示随意、稍微。
- 汉使者:指汉代的使者,古代中央朝廷派往地方或外族的官员。
- 周王城:周朝的都城,历史悠久,象征过去的辉煌。
- 片雨:细小的雨点。
- 北郊晦:北方的郊外因雨而变得朦胧。
- 残阳:即将落山的太阳。
- 西岭:指西边的山岭。
- 野禽:指野外的鸟类。
- 香草:芬芳的草本植物。
- 黍讷:黍,指一种谷物,讷,形容沉默或难以表达。
- 箕颍情:源自古代诗人对箕颍的感怀,箕颍为古地名,常用以指代古代的情怀与情绪。
典故解析:
- 汉使者:汉代与周代的历史联系,反映了文化的延续和变迁。
- 周王城:象征着历史的遗迹,表达对往昔辉煌的追忆。
- 箕颍情:源自《诗经》,反映了对自然与人事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公元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香严,宋代著名诗人。他在诗歌创作上追求自然真情,擅长描绘自然景物与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夏日,诗人陪同提刑彭学士游览周襄王的故城,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反映了个人情感与历史文化的交融。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夏日游历中的自然景象与历史感怀。首联以“聊随汉使者”开篇,表明了诗人随意的心态,仿佛在无意间走入历史的长河中。接着,细雨和残阳的描绘,形成了鲜明的视觉对比,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又明亮的氛围。此时的北郊和西岭,既是自然景观的展示,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折射。
“野禽呼自别,香草问无名”一句,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鸟儿的叫声似乎是对于离别的哀愁,而香草的无名则隐喻着历史的遗忘。最后两句以问句收尾,既是对当下的自省,也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向往与感慨,仿佛在追问谁还能吟咏那份已经淡去的情感。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描写中,蕴含着浓厚的文化底蕴与个人情怀,展现了梅尧臣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历史意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聊随汉使者:诗人以轻松的口吻开始,表明自己并非正式的使者,更多是随意的游历。
- 一上周王城: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首次接触,带有新奇与敬畏之感。
- 片雨北郊晦:细雨使得北郊的景象变得模糊,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
- 残阳西岭明:残阳的光辉照耀下,西岭显得更加明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野禽呼自别:鸟类的鸣叫声象征着自然界的生机与离别的伤感。
- 香草问无名:香草的无名则暗示了对历史的遗忘与无声的叹息。
- 谁复黍讷咏:质问当今还有谁来吟咏往昔的悲伤与美好。
- 但兴箕颍情:最后以“兴起”的情感表达,强调了对古典情怀的追怀。
修辞手法:
- 对比:雨与阳光的对比,表现出自然的多样性与变化。
- 拟人:野禽的叫声和香草的提问,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了诗的意境。
- 象征:周王城象征着历史的辉煌与沧桑,黍讷则象征着人们内心的孤独与感伤。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周王城为背景,深刻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与对自然的热爱,表达了对往昔的追忆与对当下的思考。诗中蕴含着对人情冷暖、历史变迁的深刻理解,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文化传承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汉使者:象征文化的传承与交流。
- 周王城:代表历史的积淀与辉煌。
- 片雨:象征着忧伤与变幻的情感。
- 残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光阴的无情。
- 野禽:自然的生命力与离别的感伤。
- 香草:生命的芬芳与历史的遗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汉使者”指的是哪个朝代的使者?
- A. 唐代
- B. 汉代
- C. 宋代
- D. 明代
-
“片雨北郊晦”中的“片雨”形容的是?
- A. 大雨
- B. 细雨
- C. 暴风雨
- D. 雪
-
诗中提到的“周王城”象征着什么?
- A. 现代城市
- B. 历史的辉煌
- C. 自然风光
- D. 个人情感
答案:
- B. 汉代
- B. 细雨
- B. 历史的辉煌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春望》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登高》:同样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对人生感慨的情绪。
- 《春望》:描绘了历史变迁带来的伤感,反映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夜泊牛渚怀古》:通过古迹引发的情感回忆,与本诗的历史感怀相似。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全集》
- 《梅尧臣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