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景 介山》
时间: 2025-01-04 06:57:3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景 介山
作者: 刘辰翁 〔宋代〕
念旧情何及,逃虚理不还。
不因求介子,安识是何山。
公子何恩怨,羁臣自险艰。
巅崖苍莽外,烟雨有亡间。
就使身豺虎,宁当火蒯菅。
年年寒食雨,天亦为潺湲。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怀念旧情何以追及,逃避空虚的道理又不能返回。不因追求介子,怎么能知道这是何山呢?公子之间有什么恩怨,羁绊的臣子自知艰辛。在巅峰的苍莽之处,烟雨中有着无尽的迷茫。即便身如豺虎,也宁愿面对火焰中的蒯菅。年年寒食时节的雨,天也为之潺湲而流。
注释:
字词注释:
- 念旧情何及:怀念往日的情感有多么遥远。
- 逃虚理不还:逃避空虚的道理却无法返回原处。
- 介子:指的是介之推,古之贤人。
- 羁臣自险艰:被束缚的臣子自己知道艰难。
- 巅崖苍莽外:高耸的山崖之外,苍莽的景色。
- 烟雨有亡间:烟雾与雨水交织,形成了迷茫的境地。
- 身豺虎:比喻身处险境如同豺虎一般。
- 火蒯菅:火中蒯菅(指一种植物),形容艰难的处境。
- 寒食雨:寒食节时的雨,象征着凄凉。
典故解析:
- 介之推:春秋时期的隐士,以清白著称,常被后人引喻为高洁的志士。
- 寒食节:每年清明前的一个节日,纪念介之推,期间不生火,吃冷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辰翁,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诗作多描绘山水景色,情感细腻,常融入哲理思考。他的作品反映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事的深刻洞察。
创作背景:
《春景 介山》是在春天的背景下,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对旧时情感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思考,展现了对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开篇以“念旧情何及”引出思乡之情,感叹往日情感的不可追溯,接着“逃虚理不还”则揭示了人在现实中所面临的困惑和无奈。诗中提到的“公子何恩怨”,让人想到人际关系中的复杂和难解,尤其是在权力与忠诚之间的挣扎。接下来的“巅崖苍莽外,烟雨有亡间”则通过景象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迷茫与无助,正如在困境中人们的挣扎。
后半部分的“就使身豺虎,宁当火蒯菅”则反映出诗人对自我的一种激励,即使身处险境,也要勇敢面对。最后以“年年寒食雨,天亦为潺湲”结尾,体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寒食节的雨水与诗人的情感相互交织,形成一种深沉的思绪。
整首诗在描绘春景的同时,蕴含着对人情世故的思索,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慨和对旧情的留恋,具有深刻的意蕴和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念旧情何及:表达对过去情感的怀念,感叹其遥远。
- 逃虚理不还:逃避虚无的道理,却无法返回真实。
- 不因求介子:不因为追求介之推的名声。
- 安识是何山:又怎能知道这是什么山呢?
- 公子何恩怨:公子之间的恩怨究竟为何?
- 羁臣自险艰:身为臣子的自知艰辛。
- 巅崖苍莽外:在巅峰的荒野之外。
- 烟雨有亡间:烟雾和雨水交错,形成了迷失的境地。
- 就使身豺虎:即使身如豺虎般凶猛。
- 宁当火蒯菅:也愿意面对如火的艰难。
- 年年寒食雨:每年寒食节的雨水。
- 天亦为潺湲:连天也为之潺湲流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身豺虎”,形象地描绘了面对困境的勇气。
- 对仗:句式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 意象:通过“烟雨”“寒食雨”等意象,营造出凄凉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景色与对旧情的思索,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与对人事的深刻反思,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自己内心之间的关系,展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景:象征生机与希望,但同时也隐含着对过往的怀念。
- 烟雨:代表模糊与迷茫,反映人内心的困惑。
- 寒食雨: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对往昔的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介子”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介之推
B. 介子推
C. 介子公
D. 介子文 -
“年年寒食雨”中的“寒食”指的是什么节日?
A. 清明节
B. 端午节
C. 春节
D. 寒食节 -
诗中用“身豺虎”比喻的含义是什么?
A. 孤独
B. 凶猛
C. 无助
D. 坚强
答案:
- A
- D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 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望》:同样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忧国忧民的情感,与《春景 介山》的个人感慨形成对比。
通过这两首诗,可以看到春天不仅是自然的复苏,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映射,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古诗词的艺术》
这些书籍可以帮助深入理解古诗词的艺术与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