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物吟》
时间: 2025-01-19 19:08: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观物吟 地以静而方,天以动而圆。 既正方圆体,还明动静权。 静入必成润,动极遂成然。 润则水体具,然则火用会。 水体以器受,火用以薪传。 体在天地后,用起天地先。
白话文翻译:
大地因其静止而呈现方形,天空因其运动而呈现圆形。 既然确立了方圆的形态,还需明白动静的权衡。 静止会带来滋润,运动到极致则会产生变化。 滋润使得水体完备,变化则使火的作用得以发挥。 水的形态由容器所容纳,火的作用通过柴薪传递。 形态存在于天地之后,作用则起源于天地之前。
注释:
- 方圆体:指事物的形状和形态。
- 动静权:指事物运动和静止的平衡和变化。
- 润:滋润,指水的特性。
- 然:变化,指火的特性。
- 水体具:水的形态完备。
- 火用会:火的作用得以发挥。
- 器受:容器所容纳。
- 薪传:通过柴薪传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号梅山,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他的诗歌多以哲理为主,强调自然与人的和谐,以及宇宙的运行规律。《观物吟》是邵雍通过观察自然界的现象,来探讨宇宙和人生的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邵雍对自然界进行深入观察和思考后创作的,旨在通过自然现象来阐述宇宙的运行规律和人生的哲理。
诗歌鉴赏: 邵雍的《观物吟》通过对天地动静的观察,表达了宇宙万物运行和变化的哲理。诗中,“地以静而方,天以动而圆”描绘了自然界的基本形态,而“既正方圆体,还明动静权”则进一步阐述了形态与变化的关系。后文通过“润”与“然”的对比,以及“水体”与“火用”的象征,深化了对自然界运行规律的理解。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体现了邵雍对宇宙和人生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地以静而方,天以动而圆:描述了大地静止而呈现方形,天空运动而呈现圆形的自然现象。
- 既正方圆体,还明动静权:指出在确立了方圆的形态后,还需明白动静的平衡和变化。
- 静入必成润,动极遂成然:说明静止会带来滋润,运动到极致则会产生变化。
- 润则水体具,然则火用会:阐述了滋润使得水体完备,变化则使火的作用得以发挥。
- 水体以器受,火用以薪传:比喻水的形态由容器所容纳,火的作用通过柴薪传递。
- 体在天地后,用起天地先:强调形态存在于天地之后,作用则起源于天地之前。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水体以器受,火用以薪传”等比喻,形象地说明了自然现象的特性。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地以静而方,天以动而圆”,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观察自然界的方圆动静,探讨了宇宙的运行规律和人生的哲理,强调了形态与变化的关系,以及自然与人的和谐。
意象分析:
- 方圆:象征事物的形态和结构。
- 动静:象征事物的运动和静止。
- 润:象征水的滋润特性。
- 然:象征火的变化特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地以静而方”中的“方”指的是什么? A. 方形 B. 方向 C. 方法 D. 方便 答案:A
-
诗中“天以动而圆”中的“圆”象征什么? A. 圆形 B. 圆满 C. 圆滑 D. 圆通 答案:A
-
诗中“静入必成润”中的“润”象征什么? A. 润滑 B. 润泽 C. 润色 D. 润笔 答案:B
-
诗中“动极遂成然”中的“然”象征什么? A. 然后 B. 然而 C. 燃烧 D. 变化 答案: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鸟鸣涧》: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和谐的向往。
- 苏轼的《题西林壁》: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诗词对比:
- 邵雍的《观物吟》与王维的《鸟鸣涧》都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但邵雍更侧重于哲理的探讨,而王维则更注重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邵雍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提供了宋代文学的背景知识,有助于理解邵雍诗歌的创作环境。